复旦在浙招生革命 优秀生...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复旦在浙招生革命 优秀生...

复旦在浙招生革命 优秀生如愿嫁入“名门”

日期:2015-11-15  来源:学校网

高考录取已接近尾声,今年浙江省推行的新高考,使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感受到了变化首次在浙招生达到破纪录的250人,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为我省考生打开了进入重点大学的另一扇门;由于高招录取程序的变化,往年的二本、三本线合二为一,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首次在同一条线上接受学生的挑选;对很多不愿出远门读书的学生而言,家门口高校的概念已经扩大到长三角地区更多变化,正见证着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变化,今起我们将陆续进行盘点。

上周,复旦大学招生办宣布,今年总共录取了3052名新生,除了三分之一是上海本地人外,浙江学生有250余人,增幅比去年多6成,是近年复旦大学在浙江录取最多的一年。而复旦大学也成为浙江学生除浙江大学之外,入读人数最多的211名校。

这一切缘于今年复旦对浙江招生的一个重大改革:3年前,复旦在上海本地实行自主选拔改革,今年第一次将触角伸到上海以外,而浙江成为它唯一的试验田。用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的话说,复旦大学这一政策是具有革命性的,显示中国高校正在探索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它使得优秀学生能够更快地走上名校的快车道。

首选浙江:考前预录取,非重高也能考

复旦的自主选拔试点方案,与近年全国各名校普遍实施的自主招生相比,一个最大区别是,它真正实现了高考之前的预录取概念,被预录取的学生经本人和家长、复旦大学共同签署协议加以确认后,不再填报高考志愿,但必须参加2009年浙江省的高考方可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而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入围学生只能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待遇(通常降分幅度在20分以内)。

复旦今年确定的3000个招生计划中,用于自主选拔的是600个名额,其中,上海考生占500个,浙江考生占100个。

复旦大学的自主选拔是今年初启动的,先举行一次文化综合知识的水平测试,学生通过自我推荐和学校推荐,获取测试资格。事实上,此次浙江有240多所中学的学生参与水平测试,突破了以往只有重点中学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限制。其中,校方推荐的有约800名,自我推荐的有四五百名。按照水平测试的成绩,复旦先选出200名获得入学申请资格的学生,然后根据学生递交的入学申请书以及学校专家组的面试结果,预录取成绩前100名的学生。

拒招偏科:浙江学生素质优于上海

复旦今年首次将浙江学生和上海学生一同纳入自主选拔范围后,校方的最大感受是,浙江学生整体素质要优于上海学生。

据复旦大学招生负责人透露,同样一张复旦水平测试卷,浙江地区考生的资格线要比上海地区高出83分。很多教授在参加了对浙江考生的面试后认为,浙江考生课内外知识面都非常出色,整体感觉优于上海学生。

复旦教授认为,浙江的基础教育培养非常有亮点。浙江学生高中三年里要参加各科会考,学生的会考成绩将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当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直接挂钩时,学生对主科、副科均一视同仁。而复旦出的水平测试卷就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并不希望招偏科学生。

不拘一格:实际录取突破底线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最新统计,复旦大学今年在浙江招生的确打了一场漂亮的生源战:复旦今年在浙录取新生达250多人。其中,文理科通过高考分数统招,录取了83人(其中有5人是国防生),保送生有30多人,而提前录取的130多人中,30多人是享受降分优惠的学生,其余94人都是享受自主选拔的考生。

据透露,94人中,有一名理科高考成绩才625分。而复旦大学今年在浙江统招的理科投档线达到714分,差距有89分,如果放在去年没有自主选拔预录取的情况下,该考生根本无法跨入复旦大门。而放在今年现行其他高校,即使自主招生力度最大的,也最多承诺降60分,由此可见,复旦的自主选拔政策,的确将人们心目中的录取底线大大突破了。

而这些学生中,不乏全省文理科顶尖苗子。据北大招办称,浙江全省理科前10名中,除6名被招入北大门下,4名就被复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而吸引。而复旦招生老师也承认,此次浙江省理科第2名、第12名的学生都选择投在了复旦门下。

此外,复旦的自主招生之举,让文科学生也非常受益。复旦在水平测试之外,另开辟了博雅杯文学征文竞赛,学生凭写一手好文章,同样可以得到复旦教授的面试机会。今年浙江就有3名文科学生就凭借此写作比赛,获得复旦招生的优惠政策。

尝到甜头:明年缩招本地,全国掐尖

2006年,复旦大学在上海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当时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被誉为高校招生改革的破冰之旅。今年校方决定将此改革推向全国,而浙江成为其选定的惟一实验田。对此,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省是复旦大学最重要的生源省份之一,浙江的学生对复旦大学也有很高的认同度。

也有人分析,上海高考生源近几年已呈下降趋势,去年考生约10万人,今年降到8万人,而明年预计只有7万人。这种生源下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左右。而按照教育部的精神,复旦大学正在逐年减少本地招生计划,如果说4年前,复旦每招收10名新生中就有6名是上海人,今年上海人比例已减至三分之一,明年还将进一步缩减到30%以内。而复旦的自主选拔制度今后还将大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浙江人杰地灵、基础教育扎实,又只有浙江大学一所211高校,学生的名校情结难以释放,自然令复旦大学心仪,动用此次招生革命,能和北大、清华掐尖行动中分得一杯羹。

复旦一革命,北大清华也紧张

我国高校招生中,一直在探索高考之外选拔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

保送生制度: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新规定,将有资格保送的人群严格限定在省级优秀生、全国高中学科竞赛得主、小语种保送等少数范围,这将保送生规模一刀砍掉了五分之四,保送大门只留了一条缝。

高校自主招生:目前已有76所高校试行。这一政策名曰自主招生,其实并不自主,因为高校事先花大量精力,对学生进行筛选面试,确定下来的名单,一要受招生总量5%的限制,二是入选考生还是要通过高考录取,无非是享受一定的降分优惠,一般幅度为20分以内。像北大最高能降30分,清华最高能降60分。

记者注意到,今年杭城有少数重高考生放弃了去北大清华自主招生面试的机会,选择了复旦,因为后者对他来说,能完全撇掉高考分数的不确定性,在高考之前就等同于提前录取,诱惑力更大。

复旦此举更令其他名校高度紧张。不少高校都认同,为了选拔特殊人才,自主招生的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今年,由常务副校长带队,专门来浙江召开重点中学校长会,探讨招生方案改革,之前更在全国举办了80多所重点中学校长联谊会,进一步抛出了明年自主招生的绣球,即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方式,一时之间令外界争议不小。

北大浙江招生组负责人表示,高校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像复旦大学已经小步走尝试了这样的模式,这是非常好的探索。当然,如果北大、清华也要进行这样的改革,那还需要各方面研讨,而且这样的政策改革一旦执行,北大、清华很可能是同步到位。

点击显示
上一篇:对职业教育存误解 高职院校高招“吃不饱”下一篇:复旦目标:全部录取学生都通过自主招生选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