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什么样的教育才...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专家解读:什么样的教育才...

专家解读: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日期:2016-05-04  来源:学校网

今天,查字典学校网推荐您阅读《专家解读: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引文:一个中国“差生”的转变

又是新学期开学,虽然今年教育部确定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但是,还是难掩现实中存在的学生开学不快乐、不幸福。

一个正在加拿大读10年级的学生,向我讲述了三年之前,她在国内读初中时的痛苦经历。那时,她被称为学校的“神话”——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们以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每天上学都感觉是煎熬。而回到家里,作业不想做,唯一让她觉得有乐趣的事是,打电脑游戏。

按照通常的说法,她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以及网瘾。老师多次找家长去谈话,但都找不到办法。她不喜欢数学,可是这是必须学的课程,且学得很难;她不喜欢老师上课从头讲到尾,让大家把手规规矩矩放在桌上,但全班其他同学都听话地这样做;她很喜欢画画,可是学校里没有这样的课,而且,老师告诉她,搞美术的,都是想“曲线高考”……自己想做的不能做,自己不想要的,学校却拼命塞给她,她说,我就像要死了一样,日子过得像鬼一样。

初一结束时,父母决定送她出国,这是当初万不得已的办法,而她终于可以离开自己讨厌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也求之不得。让她父母也没有想到的是,三年之后,她做出的学习规划竟是今后申请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这是一所在美国名列前茅且享誉全球的著名设计大学。而对此,她觉得有超过九成的把握申请成功。在温哥华,她获得了青少年艺术大赛的第一名,艺术的天赋在三年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施展。

对比国内学校,她说加拿大的学习有四方面不同。一是,虽然还是要学数学,但是难度不高,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没有被老师逼迫的感觉。高中只有数学10是必修,数学11、数学12是选修,不选没关系。二是,老师从来不会以成绩来评价学生,更不会打击学生,而是一直对所有学生说,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她说,老师可能也对她的学习失望,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当着她的面表露出来。三是,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加拿大9年级(对应国内的初三),就有实验性的选修课,学生们可尝试选修,以发现自己适合学什么、做什么;而进入10年级之后,有的学校有多达上100门的选修课程,比如学表演的就有10多门选修课,学音乐的也有10多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都可以作为高中毕业的成绩。她喜欢美术,就在9、10年级选修了多门课程,感觉是如鱼得水。四是,老师的教学和评价很不同。加拿大的课堂,学生们看上去“东倒西歪”的,与国内课堂“井然有序”很不同。美术这样的课,据说在国内,要强调素描,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可加拿大的老师,评价一幅画,就看美不美——技术也只是美的一部分——只要总体感觉很美,就OK。“如果在国内学美术,我也非死不可,我哪受得了那样枯燥的培训?”

根据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申请要求,除了中学成绩之外,还要申请者提供20幅代表作。她在10年级已经画好了一幅,被老师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个假期,她回到国内,专门去了西藏写生,“在未来两年中,画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画作,我很有信心。”

她的变化,不仅在对学习的态度上,而对整个生活,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据她妈妈介绍,这次回到国内,很多熟人都感慨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对周围人充满友善——最大的变化是,她在加拿大还准备了礼物,去看原来的初中老师。

2008年她刚到加拿大时,感到终于摆脱了“该死”的环境,心情自由了很多。但语言上的障碍,在加拿大是很明显的。而让她攻破语言关的,却是打电脑游戏。她买了三大叠游戏光盘,从学校回到家里就玩。当时,父母对此也有意见,但看到她回家可以做一点作业,心情比国内舒畅,也就不再干涉。她其实不是在玩,而是在利用原版游戏,学习英语呢!——就这样,经过半年打游戏,她的英语全部跟上,过了语言关!

“在加拿大,我觉得学习的主动权全部在自己手上,老师只是引导者,而在国内学校,我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是老师要求我们学习、逼着我们学习,不管你感不感兴趣都得学,而且要达到他们给你制订的标准,才是好学生,这样的学习我觉得很累很累。”一个10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环境的学习之后,得到的感想,值得国内学校教育反思。

文:许锡良

我的小文《自由才是真正的教育》一文发表后,引起许多人的热烈讨论。我感到很欣慰。但是,也有朋友质疑说:教育要自由是对的,问题是什么是自由呢?也许自由只属于有特殊天赋的人,这种天才在“规定”动作里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放飞他们,让他们比别人更多的自由,这没问题。但是大多数如我辈庸常的人,也许只能在“规定”动作里练就觅食的本领。因此,对多数人来说,常规的教育是必须的。

咱们今天不提有特殊天赋的人,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我是最常见的那种凡夫俗子,但是,我确实是感受到在身心自由状态中,才能够学得好,才能够充分体验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解。以为讲自由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放羊,不去管他,其实不是的。自由教育,一样存在如何引导与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的问题。即使是天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能够没有一个启蒙的人,引导的人。

启蒙与引导,是生命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既然启蒙,既然引导,学生的生命世界也可以是自由的。就像一个人刚学走路,不知道怎样走,指引一下,必要的时候,矫正一下错误的姿势,这都是有必要的。但是,路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我们不能够代替孩子走路,也不能够代替他去体验走路的滋味。

自由教育的内涵,那个麦田守望者的故事,是最好的说明。教师的工作,就像是那个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平时,孩子们在麦地里自由地玩耍,你不要轻易去干扰他们,他们会玩得最尽兴,最有活力,最有趣味。但是,麦田周边是有悬崖的,如果玩得尽兴的时候,有孩子跑到悬崖峭壁边上,你也不去闻问,那就是失职了。这个时候,教师和家长就应该像麦田守望者那样,及时地跑过去,把孩子捉住,让他回到安全的麦田里。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Salinger的传世名著,是美国中学生必读之书

自由也不是说一个人可以随意地创造知识,破坏人类的知识体系,动辄自己弄出一套来。而是说他的学习必须主动,而且是建立在对他的天赋与兴趣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创造的空间。至于社会中的许多起码的伦理规则,知识中许多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式与定律,那是必须遵守的。

对自由的追求,是生命中的常态,并不仅仅是天才才需要的。只不过,在自由中,天才的成长是最为明显的。因此,讲到自由的教育的时候,常常会用天才的成长来作为例证说明。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天才才需要自由的教育,而平常的人不需要。

其实,一个人是不是天才,有没有天赋,如果你从来没有给予过他自由,他从来没有获得过身心自由地发展,那么,你又怎么知道他有没有那个方面的天赋?是不是一个天才呢?兴趣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能够培养,天赋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被发现。

即使是职业技术的学习,也是要有生命的主动性才会有效果的。学点技术,还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是觅食的本能,也要在自由状态中才会觉得最好。@

另外,熊丙奇教授举的那个中国极差生,在加拿大受教育,就说过,他们的教育,即使在中学时就有上百门选修课,自由选择,是培养兴趣,发现天赋,为将来的职业意向打下基础的前提条件。在日本,一般大学,一个学期都有数百门选修课可供选择。这种选修课,其实就是还给学生以自由的课程。可以这样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其实已经将自由的教育落实到了常规状态。比如,小规模的学校,小班制教学,选修课的广泛开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游学课程的设立,大学的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等等,其实都是自由教育的表现。

我们还可以看到,熊丙奇教授提供的那个留学加拿大的中国极差生,去了加拿大并不是作为有特殊天赋的孩子,作为天才去受的教育,而是刚好相反,她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学生在那里受教育。而正是这种成为常规常态之后的自由教育——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学习,使得她得以转变的。

这种自由教育,使她学习主动起来,能够调动她的生命智慧。主动地学习,又使他能够切实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为,学习的东西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因此,越学越有成就感,越学越感觉到有兴趣,越有自信心,因此,她的生命自然就焕然一新,这个过程就是生命重新觉醒的过程。可见这个孩子的转变是自由的教育救了她。

我们常常忘记了教育的目的,只不过是唤醒学生的生命,启迪他的智慧,用思想、知识与智慧润泽他的生命,让他从生命意识的觉醒到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意识。让他的生命能够有爱的能力以及责任的担当。

一个人通过受教育,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是通过受教育,他更自信,而不是更自卑。他的生命更阳光,而不是更阴郁。他应该乐观地感觉到生命世界的美好,而不是更消极悲观。他应该感觉到活着,就是美好的,人还必须要有尊严地活着。这些教育效果,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够做到。

剥夺自由的教育,必然是反教育。那是因为,他通过强迫,通过羞辱,让学生感觉自己的渺小,自卑,同时也让他感觉到只有强力才能胜出的丛林法则。那种强迫每个学生必须按照三六九等来排位的教育,必然是一种羞辱教育,而且激烈的竞争,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同学的仇恨、歧视以及幸灾乐祸的心态。

应试教育的效果,我们也看到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冷漠自私,他们的幸福感从来是比较出来的。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幸福指数。自己没有鞋子穿,看到别人没有脚才会感觉心理安慰。

在这种教育里,其实不要说天才,就是普通人也是很受伤的。因为,失去自由的教育,其实说到底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主体意识。他根本无法成人。始终是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处于人世间。

广州的《新周刊》曾经以“无法成人”为标题报道中国的教育,让人无法成人。一排排的小大人,虽然自己可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仍然要人提醒,在上厕所的时候“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幼儿园就应该学会的社会伦理规则,在成年世界里仍然是一个问题。

自由教育,不是只针对特殊天赋的天才,而是教育的本真,是教育的常态,是对人的生命特征的尊重。没有人能够在皮鞭下培养真正的兴趣,也没有人能够戴着枷锁把舞蹈跳好,人在失去身心自由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创造与发明。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中华民族为什么创造力差,发明创造少,那要看这个民族是在什么文化下,什么制度下,什么教育下生存。

教育为了自由,自由才是真教育。自由教育,让天才成就天才的业绩,让凡人感受凡人的幸福。无论天才,还是凡人,都各得其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学校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敬请期待!

点击显示
上一篇:教育环境的不同对农村与城市的孩子有什么影响下一篇:高考生如何进行考后试卷分析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