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座缘何先火爆后冷清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大学讲座缘何先火爆后冷清

大学讲座缘何先火爆后冷清

日期:2015-11-17  来源:学校网

每年新生入学,总会听到学兄学姐们的谆谆告诫:上了大学,一定要听几场讲座、丢一辆自行车、谈一次恋爱、唱一次通宵才能由某大学生进化为所谓的某大人。听讲座赫然位列大学生必做的N件事之首,其在大家心目中所占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于是,每年新学期伊始,总会看到一个个初入大学的新鲜面孔,背着书包拿着笔记,四处搜集讲座信息,然后准时到场。遇到讲座多的那几天,有时还不免一晚上赶好几个场。刚开学的讲座,几乎场场火爆。可是好景总是不长,过不了多久,如下的场景就会反复上演:原定七时30分的讲座,延迟到快七时30分了还不开始,偌大的教室只有寥寥十几人,主办讲座的某社团负责人在场地里踱来踱去,既紧张又不好意思;主讲者面色凝重,时不时地长叹一口气,还忍不住向门外张望几眼;听讲者好像并不着急,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好不容易等到讲座开始了,听了一会却摇摇头,背起书包扬长而去

笔者曾和北京多所重点大学的同学聊起此事,发现这样的场景在各校都经常出现,如出一辙。按理说,位处京城,资源丰富,牛人众多,讲座含金量高,受追捧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纵览全年数以千计的各类讲座,单看主讲者和所讲主题,并不乏学术含量极高的重磅级力作,但如果去讲座现场看看,却往往会遇到上述的窘境,正所谓叫好不叫座。有句话叫做名著就是那些人人都说好却人人都不读的著作,此话完全也可以移植到大学讲座上,好讲座就是那些人人都说好却人人都不去听的讲座。

但与此同时,却也有一些讲座火爆异常,去晚了连门都挤不进去,更别说有座位。这样的讲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名人明星类,主讲者大多是那些有广泛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演讲内容常常会围绕我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二、技能培训类,主讲者清一色是培训机构的金牌名师,十天搞定GRE词汇,公务员考试一周速成等,是这类讲座常设的主题;三、求职就业类,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是这类讲座的主角,企业文化、发展愿景之类的字眼是他们口中的惯用词汇。演讲结束后,大多免不了还有一个现场投递简历的环节。但凡这些讲座,总是人头攒动,反应热烈,那种狂热的气氛,真让置身其中的人有点回不过神来。

当然,除了极冷的和极热的,总还有那么一些较为正常的讲座,它们不温不火,场面却也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听讲座的人中,相当一批是来自校外的白领,或是业已离校的毕业生。他们来得最早,听得最认真,结束了还舍不得走,想跟主讲人单独探讨一番。若要问起他们为何如此有热情,他们常会回答,当时上学时没学好,得抓住机会多充电。

不少同学把讲座的冷清归咎于校园的整体学术氛围,但又该怎么解释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讲座的火爆?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中小学时期高压学习、题海战术所留下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会在相当程度上损害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一旦丧失了这种求知若渴的动力,即使在一开始会出于好奇去听几场讲座,但时间久了,学习就会渐渐地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奖学金,为了一份好offer。得了这种后遗症,那些厚重深刻的学术饕餮大餐再丰盛,都与我何干,只有努力考证谋职才是王道。唉!

点击显示
上一篇:在校生走访千余乡村完成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下一篇:青海调整和规范2010年普通高考加分项目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