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09年增设...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大连理工大学:09年增设...

大连理工大学:09年增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吴国盛演讲

本届论坛将以权威性、国际性、高端性、开放性、时效性和操作性为标准,引领未来国内科学传播发展的方向,为科学传播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探寻一条可行之路。

以上图为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吴国盛演讲。

以下为实录:

吴国盛:很荣幸参加这个论坛。感谢市科协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讲一讲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和想法。大家知道,科学传播仍然形成了一个趋势。我想先讲讲什么是科普?科普是个事业,并且要做,做什么,不做什么取决于科普的定义。所以操作性的定义一定需要,没有这个定义的话,我们就不知道科普这个事业应该怎么走?有了这个定义之后才好说有没有缺失,往哪走。我们经过好几年的摸索,因为我们01年开始,国家科技部给我们一个课题,研究一下中国科普的发展趋势。后来相继参加了几次国家的一些战略制定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些想法。

我们给个定义叫做正规教育体系之外,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全民终身教育。第一个我们是正规科普教育体制之外的,第二个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第三个是全民终身科学教育。

为什么提科学素养?过去我们科普面太广。

正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当然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主力部队,是没有问题的。没有学历的,科学素养高不了。

第二个学校教育是有限教育。一辈子读书是不可能的,顶多读到博士毕业就完了,没有书再读了。第二学校教育空间有限,所以科普是终身教育,现在我们很多科普场所是留给孩子们课余做的。这个就是对所谓正规教育的补充。

科普是全民教育。不论老还是少都应该受这个教育,因为科学的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如果不继续接受科普教育的话,他对现代科学的调查是不够的。这是关于基本定义。

第二个我讲讲中国科普的两个方面。

还有一部分我们称为科学素养。讲的是科学本身的理解,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方法的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参与科学发展与科学决策的尝常识和能力。这个是我们从学历上列入的。其实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高度渗透,所以有些更重要的东西浮现出来了。要了解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对我们未来有什么影响。如果不了解这些东西,仅仅知道万有引力,水的分子结构等等,那是不够的。

第四部分是近几十年浮现出来的。在民主社会中的科学,必须征求全体公民的意志,这个在中国很缺乏的,近十年来还是有进步的。因为有了网络,纷纷对大的科技项目发表意见。是四大素养标志。

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中国科普事业组织架构有关系。中国科普主要承担的是科学技术,也列入科普法了。而科学系统两部分组成。现在中国科协在五十年代由两个协会组成的。一个是科普协会,一个科学家协会。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本来叫科普,一个是科学家或者专业组织。后来把它合并了,但是功能仍然存在两部分。

所以在基层这一部分,仍然在从事实用技能科普,但是科学是过渡专业学术管理总的管理者,因此在两个层面都强调了。这个就出现了刚才讲过的两类科普,一类在基层,一类在科学家层面上。

这个比例是有趋势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市场经济大规模的推广,这些格局发生了改变。我们讲必须面对新的趋势。第一个我们看到,传统的科学在基层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有新的机构参与。比如说,在基层组织里面,有很多是交叉行政的。比如乡村建设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部很关心的问题。

企业技术革新和职工培训全国总工会关注的。所以我们看到在实用技能科普这一部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部门把手伸进来了。最近我们调研,发现有做的好的社区好多机构给它挂牌。这就表示传统科普不是一家做的事情,好多部门在做的事情。

特别是实用科普很大一部分市场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种子站等等已经产业化,市场化了,已经用不着政府干预这个事情了,他们已经有很好的市场干预的策略。所以这一部分导致我们将来怎么做很迷茫。一个好多家都要插手做这个事情,而市场化比较高,将来我们怎么做,是个问题。

科学素养这个部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科学知识老百姓原来没有兴趣,过去老百姓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听听科学技术挺有意思的。现在娱乐活动太多了,所以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有调查兴趣在下降。这也符合国际上的一般惯例,越是发达国家,老百姓对科学知识越没有兴趣。

但是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老百姓很有兴趣,对于我将来的就业,对于我子孙万代有什么影响。还有参与科学角色,老百姓觉得我们是有权力的人在上升。这个趋势和国际上很切合。

讲到这样一些基本的背景之后,我想阐发一下我谈的四个趋势。

第一个运行机制,由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市场体制已经是我们国家基本社会发展模式。但是中国市场模式仍然很强大,而且科普是公益事业,所以过去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能不能市场化,或者能不能采用传统模式来做,国家来规划这个事情,就是有争议的。

我不想把这个事情说的很极端,很尖锐。

所以我们用国家主导的模式这个词是没有问题的。

科普这么重要,好象国家要使劲搞,但是实际很难推动,最后还是找科协,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说,考究近二十年来,比如说科普出版,科普媒体,或者在一些产业我们看到,真是可以说有心开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些本来不知道搞科普理论,但是搞起来有声有色,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传统搞科普的机构和产业不怎么行。

第一个大众传媒实行双轨制。每个机构自己搞经济挂钩,讲效益,做广告,有收视率之类的。我们发现大众传媒非常积极,他的运作成功的大众传媒,起到了过去我们很难起到的作用。

中国国家电影局也没有说自己搞科普,

还有科普产业化。

所以这个趋势我们说,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最近我们为什么喊科学传播这个词,就是希望媒体进来,就是把传媒作为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我们看一数据,是03年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电视占93%,而且大家都知道规律,文化水平越低的人,越是通过电视取得知识。所以抓住电视就抓住了大多数,所以电视非常重要。

为什么我讲这个大众传媒的作用?也是大众传媒在市场化搞得比较好的地方。而相反我们科普部分没有放开,或者国家没有意识把这放开。所以目前科普还是不尽如人意。第二个实用技能到科学素质。这个和徐老师观点略有不同。

我们考虑几个新的局面。第一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越来越高。国家很重视这个事情,基本的科学知识,老百姓在初中就已经学到了,再教他自由落体没有必要了。而且一个基本的使用电视使用化肥农药基本知识都有了。

第二个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是很多实用技能科普,已经进入了企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行。

点击显示
上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喜庆60华诞下一篇: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