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讲堂”进法大 谢泳...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京报讲堂”进法大 谢泳...

“京报讲堂”进法大 谢泳讲授钱钟书

日期:2015-11-18  来源:学校网

6月21日晚上七点,京报讲堂第50期在我校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厦门大学的谢泳教授以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国家:以钱钟书为例为话题,为来自校内外的听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这是著名的京报讲堂首次在中国政法大学亮相。

据了解,京报讲堂系列讲座,是由《新京报》、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以及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学术讲座,之前的49期都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今年以来,在双方的积极谋划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成为主办方之一,联合《新京报》、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等单位,将京报讲堂移师我校,作为我校一个学术讲座品牌举办下去。从本次讲座开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将全文刊载讲座的内容,《新京报》的京报讲堂栏目亦将先期专版刊发讲座的精华。

谢泳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1949年之前的教育、新闻、出版等三方面的体制和运作的基本情况,然后以钱钟书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对建国初期国家与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做了细致的剖析,从而强调指出,制度和体制建设对于保护和发挥知识分子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关键的意义。善于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谢泳教授,对与此主题相关的史料娓娓道来,尤其对一些生僻的史料亦如数家珍,给现场的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李德顺作为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参与了本次讲座。他对《新京报》选择将经典品牌京报讲堂移师中国政法大学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与欢迎。在讲座结束后,李德顺教授应主持人随机之邀对讲座内容做了点评。他首先表达了对作为前辈与同事的钱钟书的敬意,同时指出,依据史料复原钱钟书的经历是必要的的,但更有必要去探索当时特定历史境遇下钱钟书的真实想法,以供我们理解和思考。李德顺教授认为,我们需要提倡生活的阳光化,即推进以法治为保障的社会公平、诚实和公正,而不是过多地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阴暗面,造成不必要的恐惧和阴暗心态。

本次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陈夏红主持。《新京报》评论部主编王爱军,编辑李耀军,编辑、中国政法大学校友赵继成,记者张泓,《中国周刊》编辑陈远,《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邰利琪,编辑朱芸,编辑张灵等与现场的两百多名校内外听众一道,聆听了讲座,并与报告人进行了积极互动。

点击显示
上一篇:终点,起点,一路远行——记人文学院毕业晚会下一篇:带着憧憬而去,满载希望而归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