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伪占据复旦时干了些什么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敌伪占据复旦时干了些什么

敌伪占据复旦时干了些什么

日期:2015-11-18  来源:学校网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9月16日,从日本调来的海军陆战队在虬江码头登陆,一路向西,沿上海市政府(今上海体育学院)、江湾跑马厅(故址在今武东路纪念路一带),再向天通庵路,与虹口公园对面陆战队司令部的日军汇合,对国军形成夹击之势。

在日军的进攻中,复旦大学的第一学生宿舍(原址在今相辉堂处)、体育馆(故址在今500号楼后的空地上)、女生宿舍(原址在今第一教学楼西首水杉林处)被日军夷为平地。简公堂(今200号)、实验中学(今300号)原来都是歇山式大屋顶建筑,被炮火掀去顶盖。4层楼高的第4宿舍(今500号)也被日军炮火摧毁一层,由于它挡住了子彬院,才使当年复旦的标志性建筑免遭炮火之灾。

11月9日,日军完全占领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在日军的卵翼下,汉奸们粉墨登场,成立了伪上海特别市市政府(在今体院大楼),挂牌办公。

上海租界四周处在日军包围之下,当时日方虽还不敢触犯英、美、法等国在沪权益,但也不甘心这种处境,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们鼾睡?日本处心积虑地要营造一块比虹口更大的基地,以便日后对付租界、镇压上海的老百姓。因此选定了从东体育会路到五角场的数万亩土地,实行殖民化,准备从日本移民数十万人到此。日军将复旦校园内及其附近的房屋拆毁,用其砖木修建了国年路两侧的日式房屋,供日军下级军官和移民居住。所有路名均用日文命名:国年路叫协平路,政肃路叫协和路,其美路叫松井路,淞沪路叫仓永通路。乍一看,你仿佛置身于日本境内。

至于复旦校园,岂能让它闲置?敌伪早就打起了它的主意。他们利用复旦的房舍,办了一个维新学院,千里迢迢地从伪满洲国弄了些人来,用中短期训练班的形式,培植汉奸走狗,对他们实行全封闭管理,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

汪精卫等人投敌后,1940年在敌人占领下的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他们自称是还都),自诩为全国性的国民政府却连一所大学也没有,实在不成体统。因此提出在南京建立一所中央大学,在上海创办一所上海大学。南京的伪中央大学就以原来的中央大学馆舍为校址,鸣锣开张。上海原有的上海大学早在1927年就被国民党封闭了,它在江湾的校舍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又被日军摧毁,没有校舍,怎能办学?上海特别市的伪政权建议,可利用江湾复旦大学的馆舍为校址。后来汪伪政权拨了一笔钱,将日军炮火轰击后遗留下的断垣残壁,略事修葺,以应急需。今100号、200号、300号原来都是飞檐翘角的大屋顶,为了省钱,当时一律改用简易的灰瓦覆盖,才弄成今天这副模样。

因经费支绌,伪上海大学开始只设农学院,这就苦了复旦校园,好端端的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变成了坑坑洼洼的农田。隔了一段时间,又设置了花钱不多的法学院。因为要三个以上不同类别的学院方能称大学,最后又设了文学院,勉强以充大学。

汪伪政权办的上海大学,既是奴化教育的基地,也是他们敛财的工具。学生入学需交300元的保证金,中途退学,保证金没收。学生在校内必须穿工作服,每人至少要做两套,以资替换,这就给日本在沪纱厂以推销布匹之机。学生到校外去必须穿制服,学生开始时认为他们是沪上唯一的国立大学,穿制服也可炫耀一下,哪知一上街,便被老百姓侧目,纷纷被投以鄙夷的目光,以后就再也不敢穿校服上街了。

伪上海大学的校长姓赵,是个文化汉奸,他还为该校制定了校歌校训,以资鼓励。校歌无人为其谱曲,请了一个日本人成田藏己来作曲,其旋律听起来马上使人联想到殡仪馆的哀乐。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伪上海大学也寿终正寝,它的教职员将校园内能拿走的东西都掳走了。接着,附近的宵小也趁火打劫,连门窗地板都未能幸免。幸亏复旦沪校土木系和化学系师生先行搬回江湾母校,才制止了又一场灾难。

点击显示
上一篇:陈毅、蔡和森、李立三等1921年差一点成为复旦的学生下一篇:烽火年代中的复旦大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