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瑞雪飘管弦 大音之韵...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金秋瑞雪飘管弦 大音之韵...

金秋瑞雪飘管弦 大音之韵满京华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深秋之际,大雪之中,当淡薄清澈的金色晚霞降临北京城之际,天安门广场一侧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响起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美激越、高亢婉转的歌吹之声。2009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这个被今年第一场瑞雪的惊喜笼罩的周末,我院声歌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的优秀师生代表与上音管弦乐团一起,为首都观众呈现了作为2009年春华秋实系列活动之首场演出大音之韵歌剧交响音乐会。

作为我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的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活动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提供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及艺术创新的一流实践平台;并通过与艺术院校的互利合作,为社会普通大众提供高质量且低票价的专业性公益演出及主题教育活动,让普通大众拥有更多在大剧院享受、学习高雅艺术的机会,以此形成特色的大剧院公益性精品项目品牌,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自去年举行首次系列演出以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首都艺术高校已陆续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演出。今年是首次组织北京以外的艺术院校晋京汇演,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国立音乐学院和享有世界性声誉的艺术养成机构,上海音乐学院的亮相无疑令京师各界充满期待与想望。在明年世界博览会行将开幕之际,代表着上海这一我国经济中心的精神风貌与独特气质的上音师生,也无疑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与宣传功效。

在我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直接关怀之下,早在演出前几个月,音乐会的准备工作和各项事宜就已经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此,院领导亲自组织,相关部门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在前期和彩排、演出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技术工作,确保了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表现出我院创作和表演水平,精心挑选了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乐队作品许舒亚教授的《韵》和陈牧声副教授的《云南随想》,并组织了空前强大的演出阵容:张国勇、廖昌永、李秀英、杨光、黄蒙拉、孙颖迪、于冠群、陈洁众多具有国际声誉的我国当今最优秀的音乐家组成了一个堪称豪华的阵容。他们代表着我们上音人对艺术的理想与追求,也体现了国际一流音乐学院的素质与风采。

10月31日早上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使整个北京银装素裹、熠熠生辉,而在下午,飘扬的雪花悄然停息,浮在一泓碧波之上的明珠般的大剧院似乎在静静等待悠扬乐声的响起。晚七点,国家大剧院北面入口出,灯火通明、车马如织。首都文艺界、音乐界和来自各地的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这一音乐的盛宴。上海音乐学院以许舒亚院长为首的各位院领导也一同莅临,以主人公的姿态迎接四海高朋、八方贵客。

七点半钟,张国勇教授举起指挥棒,音乐会准时开始。首先呈现的是许舒亚教授2007年创作的双女高音和交响乐队的交响音诗《韵》,这首作品的创意和灵感来自于江南闻名的民间音乐《紫竹调》。 这是一首将民族音乐和交响观念相融合的作品。李秀英和于冠群两位女高音歌唱家时起时伏、深具韵律的唱腔与交响乐队的音流相得益彰,打击乐强烈的节奏与人声相互呼应、乐队的多线条分句和多重节奏型形成对位,音乐在越来越浓烈和急促的氛围中发展到高潮。

热情的掌声和激动的呼叫不待音乐结束就已经响起,表达了北京听众对于作品的高度认同和对演绎的极度赞赏。此后,杨光和廖昌永两位优秀的歌唱家分别演唱了四首圣-桑、罗西尼和焦尔达诺歌剧中的著名咏叹调。其中选自《参孙与达丽拉》的次女高音咏叹调《我心花怒放》和《安德烈谢尼埃》中的男中音独白《祖国的敌人》都是极具魅力和深度的西方歌剧精品,完美的音色和细腻的演绎显示出两位歌唱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对剧中人物性格的独到理解。作为我国当今最优秀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出场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欣喜。

上半场的最后一个曲目是具有高度技巧性和深刻思想性的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为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孙颖迪以其卓越超群的技巧、富于戏剧性的生动表情和严谨睿智的细部诠释折服了听众。整个演绎一气呵成、极为流畅,完美地表现出李斯特华丽而深邃的复杂风格。在中场休息时,从许多观众的议论之中已经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音乐会的极高赞誉。

下半场是我院青年交响乐团的重头苏联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柯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部规模宏大、情感深刻的杰作将独特的个人语汇与鲜明的时代性内涵融为一炉,既表现了特殊的时期,也具有永恒的品质,不啻为20世纪西方交响音乐的经典。作为俄罗斯音乐的权威诠释者,张国勇教授的演绎体现了对于这部伟大而复杂的作品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而在他的指导下,由管弦系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的乐队也将这部创作于1937年的作品演绎得激情四溢、气象万千。从第一乐章开始,紧张而动人心魂的力量就深深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糅合了谐谑曲和华尔兹性格的第二乐章和空灵清澈的第三乐章仿佛刻画着外在与内心截然不同的世界,而终乐章宛如火山爆发、流星坠落,洋溢着勇敢直前的精神,将作品的崇高境界发挥到极致,也将整个音乐会的演出定格在最高点。

在第一天的极大成功之后,11月1日的第二场演出更平添了无数人气。许多无缘头天演出的人士纷纷想法入场聆听,一睹为快,大有一票难求之势。直至多方协调,方才基本满足。许多我院毕业,现在北京工作的校友也纷纷前来观看母校的演出。音乐会开始前,同学师友的嘘寒问暖,让人人深深体味到每一个上音学生对于母校的眷恋,也使我们为作为一个上音人而倍感骄傲。

这一天上半场的演出,除廖昌永的保留节目外,尽数换上了新的曲目。一开始的新作品是陈牧声的钢琴和乐队《云南随想》。这部音诗将作曲家在云南游历采风的见闻和其留学法国所学到的现代作曲技巧绝妙地融合,作品以动机音型的展开方式,将从纳西族悠长缠绵的谷器调、活泼可爱的儿歌盼天晴到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小河淌水、猜调等丰富的音乐素材,贯穿于不同性格的三个乐章之中,实在是现代性与传统、西方作曲技巧与东方文化观念交融的结晶。青年钢琴家陈洁的演绎,则成为这部色彩斑斓、充满幻想的画卷上最明艳动人的一笔。

随后,在昨天《韵》的演出中担任独唱者之一的于冠群再次演唱了普契尼《曼侬莱斯科》和古诺《浮士德》中的经典女高音咏叹调。这又是一次极为精彩的演绎,除却无懈可击的声乐技巧外,还将交际花曼侬和小家碧玉的玛格丽特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坐在笔者旁边的一位中国音乐学院老师在听后不禁连声赞叹:上海音乐学院后继有人,可谓栋梁之材,曾出不穷。

而本场的押轴戏则由另一位上音青年演奏家黄蒙拉独擅胜场。这位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金奖得主将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演绎得惊心动魄、出神入化,无论是极为艰深的各种小提琴演奏技巧,还是作品中弥漫的动人心魄、旖旎奇谲的伊比利亚风情,在琴弓挥洒之间都妙趣天成、水乳交融。

这一天下半场的曲目仍是张国勇教授执棒的肖五。虽然十分劳累辛苦,但上音青年乐团的演奏家们依然勇猛精进、毫无倦容,其临场发挥甚至超过了昨天。第三乐章极为微妙而富于变化的弦乐音色令人绝倒,霎那间云开雾现,巍然独立,几乎使听者忘记是在剧场之中,竟仿佛是直面着音乐本身的伟力。艺术中至高的境界竟在不经意间出现了!

在两场大型演出之间,还有一个小而精美的插部。11月1日下午,蓝汉城教授指导的上海音乐学院黎明四重奏组的四位年轻音乐家吴淑婷、沈倩雯、吕翔和陈甜,在国家大剧院的花瓣厅奉献了两场小型室内乐演出,将海顿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演绎给每一个参观国家大剧院的平常观众。虽然没有门票和正式的节目单、海报,也没有雷动的掌声与欢呼,但她们精彩而真挚的演绎见证了上音人努力做好音乐普及工作的良好愿望和巨大热情,也把黎明这一充满朝气的名字留在了更多爱乐者的心间。

我们的大音之韵演出完美地落下了帷幕,给上海音乐学院的2009国家大剧院之行划上了闪亮的句号。上海音乐学院不仅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为祖国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也给国家大剧院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美丽的剪影。这次演出,是过去一系列辉煌成就的恰当总结,也是今后无数更加辉煌的成就的坚实起点。它承载着全体上音人的梦想与执著,凝聚着所有上音师生的深情与希望,也预示着上海音乐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如早到的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欣喜,大音之韵散发出的每一个动人音符也必将铭记在所有听众的记忆深处!

点击显示
上一篇:同舟放歌 共铸辉煌下一篇:心中永远的红丝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