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从教 甘为人梯 记...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痴心从教 甘为人梯 记...

痴心从教 甘为人梯 记张军教授

日期:2015-11-15  来源:学校网

11月的一天下午,我如约来到张军教授的办公室,这里一片谈笑风生,张军教授正在和硕士生们热烈地讨论法律问题。 他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张军教授给了我这样的第一印象。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这位外表朴实、言辞低调的教授,教学亮点还真不少。张军教授的同事余睿博士说,作为院长,张教授非常忙,但他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他倾心打造着自己的精品课堂,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张军教授自己对教师职业颇有体会和自豪:大学老师是一个阳光职业,不仅要求很高、而且责任也很重大。

做永远的学者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很早就告诉老师们:学生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张军教授说,学高才能为师,作为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肯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夯实为师的底蕴。作为教师的幸福和辛劳在于:必须一辈子爬山,必须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张军教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从教19年来,在知识的海洋,他只争朝夕、勤学不辍。为自己也向学生递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他的专著《宪法隐私权研究》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其中他首次提出和阐释了宪法隐私权,透过隐私权的独特视角对公民基本权利理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宪法隐私权的著作。

他先后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教育部和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工程项目等教学研究项目6项,主编法理学教材和法理学学习辅导材料1套。教学研究成果曾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三等奖3项。他所主持的法理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还带领教师成功地策划和承办了国际人权法研讨与人权法课程开发的国际性的研讨会。

他积极参与地方法制实践,先后参与20余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修改和论证工作,主持广西自治区纪委重点和监察厅重点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廉政条例》研究,并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廉政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专家建议稿《广西壮族自治区廉政条例》。主持完成了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市县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培训研究,并获广西组织系统重大课题二等奖。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应邀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等领导干部作法治报告70余场。2009年,应邀参加由中央政法委、中宣部、中国法学组织的全国百名法学家百场法治报告的双百活动,成功地为广东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的专场报告。

他还先后在《法学家茶座》、《民主与科学》、《北京日报》等报刊发表系列法学随笔。

做学生的引导员

张军教授说: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把他们当中小学生来教。他认为,作为大学教师,就是要做学生的引导员。

在课堂上,他把讲授与专题讲座、辅导等相结合,灵活运用讨论、提问、练习、观摩等多种引导式教学法,深受师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本科生的教学,他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力、了解学生的意愿。不能满堂灌和说教,特别是要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因为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可以使学生施展自我,增强个人自信心并相互启发思想。

张军教授还把对学生的专业思维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的整个环节之中。他说,法律人的语言和逻辑是很有讲究的。因此,授课时,他尽力在言语上做到言简意赅,字斟句酌。运用案例时,他力求准确、严谨、客观,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把每一堂课都当做一场高质量的演讲。余睿博士说,有时候观摩张教授讲课,我们都会被他吸引,他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往往他的点到为止对学生起到了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不仅提问的问题很独特,回答的问题也很独到,学生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老师的不断质疑与引导中受到了法律专业思维的熏陶。

法学本科2006级(2)班的班主任魏老师说,我和学生谈心时,学生总是这么说,张教授语言优美、富有激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而且在讲课时,他常常举一反三,把很深奥的法律术语讲得通俗易懂,会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思路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这样我们就会去自觉思考,主动求证,很容易掌握所学。比如他在讲法律程序时,就列举了一个如何公平分配生日蛋糕的例子。他首先让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和原则,然后发动学生互相评议,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阐述自己和了解别人的观点和道理,然后他再做最后的归纳总结。他说,蛋糕要切分得公平均衡,就要设计好切分蛋糕的程序,这是确保蛋糕公平分配的前提。首先切分程序要公开,尽量让每个人参与其中,其次要保证每人都有公平的一份,就要防止切蛋糕的人搞特权,因此切蛋糕的人应当与其他人没有利害关系、奉行回避原则才会防止私情。程序设计不是把每个人当做一个高尚的人,而是当做一个普通的人甚至具有利己倾向的人,这样的分配程序才容易形成公平和谐的结果。

做学生的推手

张军教授把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他认为,作为大学教师,更要做学生的推手,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实践的高峰,最后实现学以致用。

张教授说,无论多么高深的法学理论和多么完美的法律,都是为社会实践服务、都要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所以在日常,他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法律理念和深化课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更好的进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他经常鼓励学生参加法律援助、在老师指导下代理案件、参加普法活动、社会调研,让他们站在不同法律人角度思考问题。这不仅检验、强化和提升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还缩短了学生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从课堂到操作的距离。

对于法科学生,张教授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作为未来的法律人和法科学生应当养成从法理、法律规范和法律实践三个层面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应当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来观察、研究和处理问题。他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法学院开办的模拟法庭和选修诊所法律课程,通过一些既有案件和正在进行的案件,让学生在模拟状态甚至真实状态下亲身、亲历法庭活动和其它法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熟悉司法审判活动的程序,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处理案件的能力。

张教授在兼职做律师过程中办理的案件,只要有条件,他都会让学生一起参与,阅读案卷、准备材料。开庭时,要求大家在现场认真听,认真记录,庭审后,再让大家认真讨论,客观评析。同学们不仅能一睹老师的法庭风采,而且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了方法。

张教授说,最深刻的法理是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就看我们是否善于观察、分析这些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并透过现象寻找背后的法理、规律与规则。他建立了品茶论法法律博客,让同学们在此参加相关法律问题的互动。他还撰写《从坐火车的小故事谈起》、《两车交汇的法理思考》、《潜规则与明规则:你离我是近还是远?》等法学随笔,深入浅出、寓意深刻,让学生从生活的实例感受和解读深刻的法理。

如今,一批批学子在他的关爱中学业有成,奔赴各地。他们有的奉献在讲坛、有的奋战在商场,有的当法官,有的当政府公务员、有的当律师。他的得意门生之一、2004级研究生汪峰,以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全国人大办公厅唯一的法律岗位。当年他所指导的首届硕士生熊艳和曾令雯,现在已分别是广西人事厅法规处和南宁市建委的中层干部。

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更让人欣慰的呢?张教授笑道。

点击显示
上一篇:自主创业--让未来不是梦下一篇:平凡的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郑文临校友给西大学子支招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