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家长称中国足球...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校园足球:家长称中国足球...

校园足球:家长称中国足球不值得孩子冒险

日期:2015-12-01  来源:学校网

2014年巴西世界杯亚洲区20强预选赛正如火如荼,但中国男足一如既往地早早确定出局命运。距中国队上一次冲出亚洲已去十年,国家队依然萎靡不振。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声音再次响起。

10月24日,北京市地坛小学0比11输给俄罗斯少年迪纳摩足球队。之后《足球报》爆料,地坛小学校长杨森险些因这场比赛丢掉乌纱帽。

说是和输球没关系,但是球赢了肯定没事。比赛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一场小学生足球比赛。小学体育老师老徐说,事件背后,校园足球的问题早已暴露,足球早已经跟网游差不多,被学校视为洪水猛兽,很少有小学积极开展足球项目。如果有孩子受伤,家长找上门问责,整个学校很可能都把足球给禁了。记者发现,对很多中小学校来说,踢球的孩子还是越少越好。

比分伤不起

0比11丢脸面引起轩然大波

文小伟是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青少年部部长、北京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青少部部长。他说,那场影响深远的比赛,最早是通过使馆找到北京市足协,然后才联系到了足球传统校地坛小学。

文小伟原本认为0比11的影响会仅限于足球圈内,没想到其影响力会在教育系统里发酵。据《足球报》报道,对北京教育部门来说,地坛小学的失利引发轩然大波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展开了问责调查,地坛小学没有向上级部门申报举办该场比赛而被认定 违规违纪。

0比11事件造成的影响在体育和教育圈内反差也非常明显。在体育圈内,因为这场惨败,引起更多人对校园足球的重视,引发更多关于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探讨,更多的声音是支持这种交流比赛继续开展。

而在教育圈内却不是这样。老徐像记者透露,校长们更多的是在考虑,究竟该不该参加这种肯定会输的比赛。

《足球报》报道称,为了避免处罚校长带来的负面效应,11月初,足协派专人到北京教育部门解释并作出说明。足协青少年和社会发展部主任孙哲东也希望有关方面能够从发展学生体育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有关方面打消了原来处罚的想法。但记者向地坛小学校方核实,得到的回复是,杨森下课一事完全子虚乌有。

水平提不起

组队俩月就参加市级比赛

足协与教育部门对待0比11事件的不同态度,正反映了校园足球开展的艰难。虽然有中国足协的倾力支持,但是具体到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要面对许多实际问题。

就在少年迪纳摩队访问北京期间,一项北京市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小学足球联赛刚刚展开。这项名为小西甲的联赛,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和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联盟联合主办。小西甲中的20支北京小学球队分别以西甲联赛的20支球队命名。他们身着西甲联赛各支球队的球衣,仿照西甲赛制进行7人制主客场比赛。小西甲从2011年9月开始,各支球队每周按照西甲联赛的赛程在10个校园足球场展开角逐,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共进行38轮共380场比赛。

记者最近观看了一场裕中小学主场迎战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的比赛。赛场的替补席、教练席、广告牌、记分牌、换人牌、球童、小记者,甚至连电视转播设备都一应俱全,硬件设施堪比职业联赛。据了解,参加小西甲联赛的每支球队主场,都有相应的硬件设施。而且场地的硬件设施是决定小西甲联赛参赛权的重要指标,有一些球队虽然有很好的足球传统,但是场地没达标,就失去了参加小西甲的资格。文小伟说。

可有些场地达标的球队,足球水平却不理想。比如,裕中小学就以1比6输给了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在小西甲积分榜上暂时排名倒数第4。据裕中小学教练介绍,他们场上参赛队员练习足球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一年多。

在小西甲积分榜排名倒数第一的垡头二小,目前8战全败,净负75球。据该校体育老师介绍,垡头二小足球队成立时间只有两个月,是专门为参加此次小西甲比赛而开始集训的。我们学校没有足球专长的体育老师,所以专门从外面聘请了足球教练,学校对这次比赛还是很重视的。

文小伟觉得,像垡头二小这样有硬件、有热情参加小西甲联赛的小学校,是值得鼓励的,即便有的球队水平不高。0比11输给少年迪纳摩足球队的地坛小学在小西甲中排名第12,属于中游水平,而3比7输给少年迪纳摩足球队的南湖东园小学,在小西甲中高居榜首,属于超一流强队。

校长输不起

孩子受伤没法向家长交代

既然有学校愿意参加小西甲这样的小学联赛,而且还舍得投入资金聘请教练,那中国校园足球,至少未来可期。但事实似乎并不能支撑这份期许。

小西甲的参赛队只有20支,覆盖面相对狭窄,而且参赛队中真正具备高水平的只有南湖东园小学、科大附小等少数几支。临时组队参赛的占了大多数。老徐告诉记者,一些学校愿意参加小西甲,更看重这项赛事庞大的平台,对学校的宣传效果,说白了,就是政绩。

小西甲联赛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正规的转播团队挑选一定场次进行点视频录制,赛事新闻甚至可以登陆央视。如果不是这个比赛声势这么大,恐怕没有这么多学校愿意参与,老徐说。

据老徐透露,足球作为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球类项目之一,并非体育课的必选项目。教学大纲里,将足球和篮球、排球等都归为球类这一大项。不少学校都宁愿选择篮球,也不选择足球。首先,足球需要更大的场地,学校场地不够用。其次,家长担心足球危险性大。只要有一个孩子踢足球受伤,家长肯定会来找学校,这足球课肯定得停了。还有,现在中考体育考篮球,就更没必要选足球了。

裕中小学学生小毛(化名)没有参加学校足球队,因为他基本不会踢:如果所有的体育考试项目都考完了,在临近学期结束的那一两节课,老师会给我们足球踢,其余时间的体育课,都没有球踢。小毛说,学生可以自己带球到学校来踢,但是各个班级之间的规定有差别,有的班主任管理严格,只要有同学踢球受伤,整个班级都不让再踢球了。

说白了,对很多小学校长来说,中国足球的事儿,跟学校没有多少关系,那是职业俱乐部,是中国足协的事儿。学校里踢球的人多了,不见得学校的名气就大,但是孩子受伤的概率肯定会高。所以踢球的孩子越少越好。老徐告诉记者,南湖东园小学之所以在北京市小学足球比赛中鹤立鸡群,是因为其与北京国安俱乐部建立了合作关系。著名国脚郝海东的儿子郝润泽就效力于南湖东园小学足球队。这支小学足球队已经在接受半专业足球训练,而能有这样训练基础的球队,在北京小学中凤毛麟角。

一位组织球队参加小西甲比赛的学校校长向记者诉苦:足球对我们学校来说不是必需品。真正希望自己孩子踢球的家长只是极少数,踢球毕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要是孩子真受伤了,我们没法跟家长交代。这次参加小西甲比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西甲联赛这个品牌。而且,小西甲联赛给我们每个小球员都配备了球衣,还购买了保险,这也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

家长赌不起

中国足球不值得让孩子去冒险

那些参加小西甲比赛的学校、鼓励孩子踢比赛的家长,无疑是中国足球的宝贵财富。但他们中真正为孩子走上职业足球道路创造条件的能有几个?

家长老潘是个球迷,孩子也喜欢足球,不但看而且踢,对梅西十分崇拜,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国际球星。

我了解足球,没发现足球有多么危险,也不认为踢球会影响学习。相反,足球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对学习反而有促进。但我也不知道孩子到中学还有没有足球队,他还能不能继续踢下去。能一边读书一边踢球最好了,如果让他小学毕业就放弃学业进专业队,那我们做家长的不支持。

老潘觉得,中国足球水平短期内难以提高,无论是社会形象还是职业前景都不甚理想,不值得让孩子去冒险。

在0比11事件前几天,国安俱乐部曾面向全社会招收1999年以后出生的小球员,原计划要招收一个队,但最终却只招到两人。俱乐部青少部主任、前国安球员杨璞感慨:现在踢球的孩子太少了,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让更多的孩子来踢球。

但是,中国足球靠什么来吸引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杨璞也无言以对。

据了解,中国足球注册人口8000人、青少年只有7000人、女子足球只有400人。不用和欧美足球强国对比,仅仅以冲出亚洲的对手日本相比,我们的足球人口也只是羽量级的。据统计,日本足球人口从1979年到2010年,由原来的273887人增加到了900880人,总共增加了626993人,平均每年增长两万人。日本U12-15的注册人数近25万,U15-18的注册人数近17万,U12以下的足球人口超过30万。仅东京一个城市,青少年足球人口就有6万人!

中国足球,早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话要说

只讲智不明智

蒲公英の约定:中国教育体制现在太禁锢孩子的全面发展了,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就被家长们过早送进了奥数班,哪里还重视孩子的体育类等身体活动项目发展!

陈志国:关键在家长,其次在学校,再次是社会问题。现在不讲德、智、体全面发展了,只讲智,我看是不明智的智。

娄立峰:如果医疗保险跟得上,我会让孩子踢球的;我孩子看病是要全部自费的。

沙小易:美国中小学生重视体育运动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足球、橄榄球、冰球谁球踢(打)得好跟学习顶尖一样受仰慕。再看看现在中国学校里日益增多的小胖孩,还是教育理念问题。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除了学习其他都视为洪水猛兽。

金闳伟:足球从娃娃抓起,发展校园足球,是我国足球的根。但娇惯了的独生一代,又是抓娃娃足球的瓶颈,学校不应因噎废食,家长们也应放手让孩子们经风雨。应在保证安全下,学校和家长签订责任书,规定各自应负的责任。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中国首批高校网络开设公开课引发年轻人热捧下一篇:5分钟记忆560个数字 大四学生破世界记忆纪录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