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课程设置应体现教育...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评论称课程设置应体现教育...

评论称课程设置应体现教育本质 忌仅靠灌输性教学

日期:2015-11-23  来源:学校网

课程设置应体现教育本质

据报载,厦门大学在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基础上,拟于今年新学期开设爬树课,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一些特殊的逃生技能。消息一经传出,赞成者有之,认为实用有趣;质疑者有之,认为哗众取宠。笔者认为,从教育的意义上说,这是教给学生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转危为安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仅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还要给学生忧患意识。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地震、洪水、车祸、火灾等灾难中,怎样保全自己、帮助别人,既要有道德素质和生活经验,也要有体能和本领。如果平时没有任何危机感,不做任何储备,一旦灾难来临,就会措手不及。

教育,要教学生有备无患的意识和转危为安的能力。这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如能先为学生储备应对危机的体能及技巧,一旦面临灾难和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凭借储备的体能和技巧,进行自救和救人。比如见到有人溺水,成年人理应施以援手,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救人的英雄,徒有一腔热血,可自身却不会游泳,结果往往使人既赞美壮举,又为之扼腕。现在的生存教育往往是地震之后讲防震,水灾之后讲防洪,如果学校都能够像厦门大学那样,居安思危,根据各校条件开设适当的生存训练课程,使更多的人具有自救和救人的本领,其结果可能就会好许多。

因此,学校的品德、文化、体能、技能教育,都应面向应用,未雨绸缪,使学生面对困难时,能用学过的东西化解困难。日本是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准很高,但他们从小学起就进行危机教育,除了防震等训练之外,小学生冬天裸背跑步,中学生训练爬冰卧雪,既提高体能的适应性,还达到了激励意志的目的。因而,当9级强震、海啸到来时,日本人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沉着、镇定。

由此想到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应仅仅是项目的技巧和比赛的锦标,强身健体,也需要加强实际应用的引导和激励意志的目标。学校体育的改革,不能单靠理论或灌输性教育,而需要将运动技巧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可以按照体育课程的要求教学,但要按照互助求生的题目考试,如同拓展训练一般,将田径、体操、球类的技巧融为一套互助求生的穿越考题,学运动技巧,考绝地求生,以考试拉动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建立体育的应用思维。因此,笔者呼吁,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再多些爬树课!

点击显示
上一篇:T台童模备受争议 过早“社会化”不值得提倡下一篇:17国60名华文教师在广州学习中华文化才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