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零起点教学:引导家长...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解读零起点教学:引导家长...

解读零起点教学:引导家长不抢跑 要求老师从低教

日期:2015-12-02  来源:学校网

零起点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从一张白纸教起,而不是以班上识字量多的学生为教学依据。

据报道,进小学前的最低限度:语文会拼音、多认字,数学会20以内加减法,英语会26个字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王女士在某人气颇旺的家长论坛上,看到一位过来人发帖,引起众多即将面临孩子幼升小的家长讨论。

同时,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小学推出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新规,即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两条信息针锋相对,这让王女士备感纠结究竟是让孩子跟着抢跑,还是让他零起点进入小学?

老师介绍:

绝大多数新生有学前基础

在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一(2)班,英语老师张艳和学生亲切地拉起了家常,聊春节里的趣事,聊突如其来的飞雪,孩子们兴致勃勃。

在聊到雪人时,张艳介绍英语单词剪切(CUT)时,很多同学能思维发散地说出切面包、切梨、杀鱼等短句。

班里大概有八成孩子有学前基础,张艳说,聊天中,学生能识读的许多单词并不是上学期教材里出现过的。

她所说的学前基础,就是家长安排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英语、拼音、认字、识数、加减法等知识。

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上海市各小学中。

上海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邓孜畅曾在开学时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班上20名学生中有18个孩子在幼儿园学过拼音。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吴斌也说:班上40个学生,只有2个孩子是一张白纸进入课堂,其余都学过拼音。

高安路一小一位一年级语文老师说,班上学前没有任何识字量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则识字两三千,一般识字量也有四五百个。

老师坦言:

基础参差是回避不了的

抢跑现象的存在,自然导致孩子升入小学后,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此一来,是否会对老师的正常课堂教学带来困扰呢。按照课标、教纲来设计教学进度和课堂组织形式,是否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

上外附属双语学校小学部负责人龚鸣说,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是当下回避不了的事实。一个称职的老师,不可能机械地照本宣科,驾驭课堂的水平和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基础性的知识,老师会把提问机会更多地给中间或中间偏下的学生,而对于有延展性的内容,则会比较多地提问成绩好的同学。

虹口三中心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辛梅香老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即便没有抢跑现象,差异也总是存在的。三中心一直强调,老师备课,不是在备课本,而是要备学生。辛梅香举例说,她在三中心所教的某课时内容,只需用一节课加10分钟,而在三中心托管的崇明某小学上同样的课,会花两节课的时间。

专家解读:

是让老师从白纸教起

根据新规,新学期开始,上海市所有小学一年级新生实行零起点教学。

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专家薛宝珍老师指出,其实真正的零起点学生并不多,许多新生在入学前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汉字,所谓的零起点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从一张白纸教起,而不是以班上识字量多的学生为教学依据。

薛宝珍说,学龄前儿童识字不能刻意,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学习标准从没有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少的识字量,也不主张入学前学习拼音。也就是说,哪怕学生是一张白纸也没有关系。拼音应该是一年级语文老师教的东西,提前学习就是把小学老师的任务转嫁给了幼儿园和社会上一些不正规的学校。有的孩子在早教班学的拼音,无论是发音还是拼读都不准确,到了小学还要重新纠正,导致欲速则不达。

观点交锋

抢跑家长:不敢把孩子当试验品

宝宝,该学算数了、宝宝,该认字了、宝宝,该读英语了刘璇(化名)的儿子浩浩在沪上某幼儿园读大班,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她和儿子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对峙的核心就是学习。

不盯紧点,他以后怎么进好小学,就算进了怎么跟得上?刘璇说。其实,浩浩刚读幼儿园时,家里的氛围并不紧张。刘璇希望以快乐教育的理念培养孩子,那时浩浩每天下课后的固定节目就是玩。

但浩浩上了中班后,刘璇发现家长聚在一起就是讨论,以后要上哪个小学,哪里培训班好

刘璇开始犹豫了。直到有一天,一位过来人妈妈愁眉苦脸地告诉她,孩子就是因为进小学前没学,上了一年级后成绩就一直处于倒数,天天回家要恶补。之后,刘璇立刻给浩浩报了一个思维训练班,后来又渐渐加码,每周上两节英文课、一节数学课、一节拼音识字课。放学回家,浩浩要做至少一个小时作业。

有时候看着孩子辛苦的样子,刘璇也会犹豫,但外部环境的压力,让她不敢让孩子成为快乐教育的试验品。

听说市教委公布全市一年级零起点措施,刘璇有些释然,这个政策导向是对的,如果学校能严格实行,应该能减轻家长的压力,但是,刘璇觉得单凭政策也许无法完全刹住抢跑风,只要升学的压力还在,就会有家长要孩子抢跑,只要有一个家庭抢跑了,其他的家庭也会被传染。

淡定家长:跑得早不一定跑得好

复旦管理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有个6岁的女儿,名叫伊伊,今年读大班。此前从未把幼小衔接列入育儿视野中的他,最近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付小平和妻子一直没有为伊伊报任何培训班。虽然大人比较淡定,但是孩子却感受到竞争的激烈了。有一天,伊伊回到家问他:爸爸,为什么涛涛都会20以内的加减法了,也会用拼音拼字了,而我什么都不会。我是不是太笨了呀?

面对伊伊的问题,付小平思考了很久,也犹豫了很久。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揠苗助长,怎样办?付小平选择寓教于乐。我首先让孩子通过拍皮球的方式数数,很快她就能从1数到200。我还让孩子倒着数数字,按单数数数字,按双数数数字,通过变化让孩子自己找寻数字的规律,并且不容易感觉枯燥。

拼音也是伊伊要求学的,我们根据她的要求,买了一套专门用于拼音学习的游戏。

而在女儿提出的那个问题上,付小平这样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涛涛所擅长的是算术和拼音,你的所长在跳舞、画画、讲故事。你要欣赏自己最出色的那一面。

对于目前家里进行的幼小衔接教育,付小平表示,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至于她认识了多少字,并不重要。我们以后不一定要进名校,也不会择校。付小平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得早不一定跑得好。

点击显示
上一篇: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艺考2月22日报名截止 28日开考下一篇:高考三人行:自主招生流程有规律 面试多变化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