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表演学院院长王劲松:...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北影表演学院院长王劲松:...

北影表演学院院长王劲松:艺考回归理性

日期:2015-11-26  来源:学校网

2月26日上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13年度初试放榜,1167位考生通过初试,初试的淘汰率接近60%。据了解,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复试安排在2月27日-28日。

上午11点15分,表演学院院长王劲松在采访时表示:同以往比较起来,今年的考生准备更加充分,而且他们理性应考的状态也很好。以前看榜之后总会有一些人很激动,落榜的也好,榜上有名的也好,都很激动,经常会热泪盈眶,但是现在,从今天看榜的情况来说,大家都能更加理性地去面对了,也就是说他们能有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问题,胜不骄,败不馁,这可能跟当前艺术院校越来越多、考生选择也越来越多有一定关系,还可能跟人才的成功之路越来越广有关系,所以我想,现在的考生较之从前是越来越理性和清晰了。

记者:有很多考生和家长特别想关注这次初试选拔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选上了,有的却落榜了,他们准备得也很充分。

王劲松:对于考生的选择,实际上包含有各种因素,比较复杂。每个院校招收学生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北京电影学院突出的是电影、电视,那么他就要适合镜头的拍摄,这可能跟戏剧学院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还有就是,每一项考试它都有一些细则,有一些考试比如一个朗诵,可能就有十几个细则,考生需要满足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且每个要求都不同,所以说,有些考生对一些考题在准备上还是不够充分的。此外,还有一些考生可能不大符合某些院校特殊的招生的要求,因此不能被录取。

记者:日前李安再次拿了奥斯卡导演奖,学校会不会邀请他来给学生们做讲座或上课?

王劲松:我觉得李安导演是我们中国电影的骄傲,他也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个导演,如果李安导演能够到电影学院来讲课,我会非常高兴,甚至也非常渴望,因为这些成功人士的一些宝贵经历以及他的一些人生箴言,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大帮助,而且我知道李安导演最初也是学表演的,他也非常热爱表演、懂得表演,我对这样的导演是非常赞赏的,因为他懂戏,他懂得演员在戏中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心境、状态。有一句话叫演而优则导,我们表演系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当他们的专业很优秀的时候,他也可以做导演,我觉得,在这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向李安导演学习,能够有一种志向,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支柱!我觉得在这个世纪,我们中国人的电影应该能成为世界级的电影!

记者:我想问一下,都说背影表演系是俊男美女,但是现在,像黄渤、王宝强这样的演员,反而好像更容易出名,那么学院会不会在招生的时候,去选这样一些外形不是很帅的?

王劲松:我觉得是这样,表演系在选拔人才方面,生旦净末丑,老师们都是会有考虑的,因为在一个班级里,不可能都是小生或者花旦这样的,一些个性因素也是要被考虑的。这么说吧,我们知道电影它是需要特写镜头的,需要很重要的镜头感和形象感,所以说表演学院在这方面要求严格是正确的,考生首先应该是适合于拍摄的,但同时,我们也会考虑他的个性因素,就像黄渤,包括我本人也是这样,老师当年选择我的时候,可能也考虑到了我的个性色彩,所以在考试中,考生还应注意自己个性的表达,怎么让考官看到你独特的个性,看到你的幽默感、你的综合的素质,这也是很关键的。比如黄渤,他跳舞唱歌都非常优秀,所以说,我们考试的时候,尤其三试时有一个才能展示,我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抓紧这样一个机会,表现自己特殊的才能,让考官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总之,我还是那句话,艺多不压身,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个重要的人生机遇,把自己的全部才华都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不遗憾!

王劲松:对考生还有吐字、发音等要求,总之是一个综合的(考察),考官对考生在一段三分钟的朗诵就要有十几项的要求,分别去打分,最终才能形成一个综合成绩。

记者:您刚才提到李安导演曾是学表演的,现在得了奥斯卡导演大奖,其实电影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一专多能,这是今年提倡的目标,您怎么看演员毕业以后的动向和发展。

王劲松:在电影这个行当当中,有的时候就看你是否能够学懂学通,有的叫做一法通而万法通,就是说当你把表演、电影表演能研究得很到位或者很深刻的时候,其实你也懂得导演需要什么,或者你也懂得如何配合录音,如何配合摄影的推拉摇移,如何配合各部门的协作,当你懂得各部门协作配合的诀窍的时候,你其实就具备了某种导演的素质,你也可以去策划一部戏,也可以指挥一些演员去表演,所以现在有很多,学过表演专业的人成为导演,这都是很正常的,或者说,有的是甚至是学过美术的成为导演,学过摄影的成为导演,这都非常多,所以说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常见的。那么有没有说,学了别的专业后来成为演员的也好,比如说,我很崇拜的张艺谋导演,他以前拍的《老井》就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影帝,他演得非常精彩,因为他懂得电影创作规律,他就知道怎么用自己本然的特长去表演和创作,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就是学美术、电影美术成为演员的也有,所以说我觉得电影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投入创作,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记者:其实很多的考生在初试的时候就被刷下来了,他的情绪很低落。其实进入电影业需要一个敲门砖,你只要找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从事这个行业,您是这个意思吗?考生应该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失败,如果他真的喜欢的话,怎么面对失败?

王劲松:其实我觉得,一个热爱的表演的考生,他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我就是想考电影学院,那也可以明年再考,有些学生如果是连续四年五年都没有考上,那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特点适合于电影创作,这个是需要有自知之明的,不是说我必须要顽强,考十年二十年,让天地感动我,这个我觉得很难,因为考生们都是公平的,这个更好一些,更适合一些,肯定要选一些优秀的,不能用自己的弱势跟人家的优势去比。有些人不适合于电影的创作,但是他未必不适合戏剧,比如戏剧学院,有很多学校都是综合的,比如说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是综合去培养的,那么他也可以考其他院校,全国的开设表演专业的院校有440多所,并不是说所有的院校都有这么多的考生,他考试的竞争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些院校建立了表演系之后,都是聘请了我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优秀的毕业生去任教,成为教学的主力,这些年轻老师很有朝气、很有创造力,他们的想法,特别充满想象力,所以,我建议这些考生可以报考其他院校,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抱怨命运和抱怨环境,重要的在于与其抱怨环境不公,不如抱怨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足。

记者:今年初试考场上,考生构成方面还有哪些特点、亮点,就在考场上看到的。

王劲松:少数民族有一些。

记者:和往年有没有区别和特点。

王劲松:区别不大,跟往年的考生这些状态相比,去年少数民族也有一些,一般最多不会超过10%。

记者:这几年,考生是不是越来越理性地面对表演专业的考试了。

王劲松:是的。现在的考生也都明白,考试的一瞬间,可能老师对他各方面的判断,有一个综合的考虑,再一个就是说,他还是根据这一拨的考生里面进行一些类比,考生自己欠缺一些的话可能是缘分不够,考生可以再选择其他院校。我认为,表演这个行业关键在于自己的训练。很多很多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理想,到电影学院拿到了本科文凭以后,就可以投入到这个行业里面来了,说实话,我们的毕业生走入社会当中之后,他的衡量标准还是以实践创作能力为标准,并非一定是一个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文凭来进行衡量。我们的电影创作需要个人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创作,甚至有一些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演员,比如说王宝强,我觉得他演得很好,我很欣赏他。有些孩子就是通过自己自学,通过努力,这样的方式成功,我觉得更值得我钦佩。

记者:有些考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来参加考试,您觉得这是否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考官是不是能看出来。

王劲松:能看出来。有的考生准备得熟练程度如何,有经验的考官一眼就看出来了,行家伸伸手,手就知有没有。当你发声的时候,考官就能感受到,你的声音是否受到训练或者是练习过,比如说你的气息、你的共鸣,包括你的吐字发音,就知道你受过训练没有,或者受到多长时间训练,这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就像挑选舞蹈演员也一样,只是摆出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你受到三年的舞蹈专业训练和只学过三天训练,一摆起来马上就会看到差别。还有一个,就是对作品的理解,有些同学是临时抱佛脚,他吃不透作品,不太懂得主题、情感的亮点在什么地方,就像中学生读课本一样泛泛地去读,明显就感觉到他的情感冲击力和视觉冲击力是差的。还有一点,如果考生准备得不充分,过分的紧张,就会充满了杂念,考生就会显得很纠结,非常慌乱,甚至会忘词,甚至出现一些失误,所以说实际来讲,无论如何作为一次考试来讲,应该是有准备而来的,没有准备的话,他胜出的几率太小了。

记者:有的考生这次没考上,他可能说我就是喜欢,明年再来。

王劲松:有些考生考了好多年继续来考,如果是好多年都没有考上的话,就应该要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不适合这个院校,或者是不适合这所院校招考的重点,他还可以考其他院校,不单纯的是电影电视,他还可以选择戏剧,或者是音乐剧,他的特长在什么地方,他就应该放在哪儿,而不应该说,只是喜欢北京电影学院这个称谓或者概念,我就盲目的考,三年四年五年甚至是考十年,那你的青春、你最有战斗力的时代就这样浪费掉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经历积攒起来,然后用于创作。也会有人说,我就想上电影学院,把电影学院当做最终的目的,那样也不一定好,我们是培养中国未来电影人才的,我们的毕业生必须得走到社会当中,服务社会,服务人群,要拍出优秀的中国电影,这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学过表演专业,就证明他是有能力,或者有光彩,那也不一定,所以说我们要明白,我们的考试不是为了赌气,不是说我有能力考上电影学院,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拍电影,是否热爱电影,如果说我们寻找电影知识,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所有电影相关的概念,我们大学的教材里都可以学到,但是重要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适合于创作,适合于创作出优秀的中国电影,如果适合你就找对了,如果不适合的话,一辈子迷信一个院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价值的。

记者:很多考生在报考很多所艺术类院校。

王劲松:现在的艺考生都是报考多所艺术院校,不是单纯的报一所,有一句话叫广种薄收,各个院校都去考一考,感受一下各个院校的风格,哪种院校适合你自己,能够产生共鸣、能够被认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根据考生自己的经历和能力来选择院校的,如果考生的体力不好,你身体状态不好,如果体力不支、过于疲劳的话都会影响发挥,所以就根据考生的情况而定。我当时考试的时候也报考了很多院校,因为我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我觉得通过各个院校艺考就可以练兵,在实践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每一年和优秀的学生一起考,其实就是多跟他们碰撞,在实践当中多碰撞,就会增加自己的见识,找到自己恰当的人生坐标,将来如何调整,我该怎样去努力,怎样扬长避短,我都清楚了。如果我只报考一所院校,而且对它产生一种类似迷信的崇拜和热情的话,其实就很紧张,因为考这个院校失败了,今年就没有机会了,反而更紧张,有的时候放松有一颗平常心,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他如果特别在意这个学校,特别在意考官的反馈,他的注意力全在于多余的紧张中了,这往往是乏力的。

记者:因为考生每年考试的时候,都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优秀考生,都是考上的,双胞胎,特别是他们,会不会是一个优势?

王劲松:好像今年媒体人关注有一些双胞胎的考试,我觉得在于他们长得一样,形象比较特别,对考官来讲,他并没有在意他们是否是双胞胎,还而在于他的作品演绎得如何,是不是能够打动人,能不能发挥到比较高的水平。现在在电影学院这个范围当中,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有很多很多的优秀的毕业生都成为大明星了,但是他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优秀毕业生,所以说你可能在这个学校当中,有很多的学生都是同班同学都是以同学为自称,并不是说你是明星,所以,在这个入学教育和整个四年的培养当中也没有人说,我们要成明星,因为在电影学院范围当中提明星都是可笑的,因为大家都是老师都是同学,有些同学可能没有那么高的社会知名度,因为他还没有好的作品,等到过了一段时间,找到了好的作品,有可能就让全国都瞩目,考生当中是否是明星,这也不是需要值得考虑的。

记者:明星考生更容易能够通过考试吧?

王劲松:他也并不容易,作为明星的考生,因为我们没有在意他是否是明星。

记者:我觉得考生还是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考试结果。

王劲松:为什么说考生要有一颗平常心,因为你有平常心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迅速达到考试要求,或者是在考场上发挥好临场状态。如果太激动了,就会使自己冲昏了头脑,使自己经常会过于激动,比如说,突然间使自己丧失本能。过于情绪化,是一个很不好的矛盾,因为他看似好像感情很丰富,但高级的表演是需要理性控制的,就像炒菜一样不可能永远是加火,那会把菜炒糊的,而不是说一律的大火,所以说有的考生过于情绪化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记者:表演初试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王劲松:现在在网上报名有6300人,在现场确认的有4569人,现在进入复试的是1167人,那么27号28号有两天的复试,然后进行三试。

记者:请问表演专业报考有没有年龄限制。

王劲松:现在一切以招生简章为标准,招生简章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点击显示
上一篇:2013年内地新疆高中班报名即将开始下一篇:湖北小学倒塌惨剧引起关注:口号不能只挂在嘴上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