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孩子去哪儿 浙江鼓...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放学后孩子去哪儿 浙江鼓...

放学后孩子去哪儿 浙江鼓励小学生托管服务

日期:2013-11-19  来源:学校网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放学时人头攒动的场景。孩子放学后去哪儿,是社会管理的一大难点。

下午放学后,孩子怎么办,到底去哪儿?托管所?留守学校?

今天,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在小学鼓励开展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各市县区结合本地实际,以设区市城区和县(市、区)城区小学为重点,在群众呼声强烈、要求迫切的小学、或小学低年级先行进行试点,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照料、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

意见一出,在杭州、宁波的生活论坛上,为接送孩子犯愁的家长们立即评论:“这个可以有!”不仅是浙江省内,在全国的很多城市,小学生一般是下午3时30分至4时30分放学,但家长一般都要下午5时30分后才能下班,“空档期”成了很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学生自愿、家长委托、学校统筹、相对集中”,《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原则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放学后,孩子怎么办?孩子去哪儿?孩子干什么………一片讨论声背后,我们发现,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是一场学校、家庭、社会关于教育的反思和考验。

延迟放学,有多难?

今年10月8日,省教育厅面向市、区教育局就鼓励开展放学后“托管”服务征集意见,从收集到的反馈意见看,各市、区意见不一,对托管形式、地点、内容等问题有顾虑。

“有不同意见是好事。”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斌说,“就全国来说,还没有一个省出台过全省层面关于‘托管班’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本意就是让各市、区因地制宜,积极回应家长强烈的呼声。”

2010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其中一条就是“小学生、初中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规定课时外的补课、加课、延迟下课等现象明令禁止,学校基本都按时按点放学。

放学早了,父母还没有下班,怎么办?这项减负措施,渐渐形成了校园门口的另一番景象——放学的孩子大都由家长接送回家,其中以祖父母辈的老年家长为主;也有部分孩子来到离校不远的校外托管班,孩子在那里做作业并吃好晚饭,等待家长来接。

不过,目前记者在杭州上城区和下城区一些小学看到,学校考虑到家长无法准时接送的困难,在放学后并没有立即清校,部分学生留在教室做作业,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也会主动到教室陪伴孩子并维持秩序。

“从早上7时开始到下午5时许下班,一天下来几乎是连轴转。”一位老师坦陈,她课后还有教研活动、备课等一系列任务,“相当于无偿延长了工作时间,但为了学生好,也只能咬牙克服一下了。”

“延时放学对学校来说,增加的主要就是责任。”李斌表示,“孩子留校,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不能‘放鸭子’,必须把孩子组织安排起来。而要组织孩子活动,就需要安排师资。这对学校来说,确实是存在困难的。”

无偿开班,走多远?

家庭小型化、邻里陌生化、孩群孤独化现状突出,社会学家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未成年人在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失管失教问题凸显,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一大难点。

早在四五年前,孩子的接送还没有如此困难。在家长自愿托管的原则下,一些学校收取每学期70元至200元不等的代管费,将学生留校时间延长一至两个小时。

这些多收的费用,全部用于老师额外工作的补偿,也有的学校在不收托管费的情况下为学生义务服务。但“一费制”实行后,所有学校一律不得收代管费,否则自负责任,学校自办的托管班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2011年,就在“托管班”消失的3年后,德清逐渐恢复了小学、初中的托管服务。“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学生放学没有地方可去,学校有教室、操场、器材的活动资源,为什么要闲置?”德清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厉正孚告诉记者,县级层面对托管班的内容没有严格规定,但有四个原则——不向学生收费、不上文化课、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和学生自愿、家长申请、学校审查资格。

目前,德清全县3镇9所学校的1.2万余名学生都参加了这个名为“无偿托管班”的项目,占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内容以整理作业、参加合唱、舞蹈、体育等兴趣班为主。为了鼓励学校和老师,县政府投入每年每班2000元作为补贴,3年来全县为托管班共支出200万元。

“无偿开班,政府补贴”,这是被众多中小学校长称道的“德清模式”,但是各地具体情况有别、对托管的需求也不一,德清县虽然迎来了不少“取经者”,但其方法至今难以得到推广。

今年10月,南京城区部分小学启动“弹性放学”,学生可以选择在正常放学后离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安排推迟离校。不过,不少家长也有隐忧:如果对老师没有报酬或激励措施,这样的试点能坚持多久?

真空档期,谁来补?

“不管是德清的无偿托管还是南京的弹性放学,其实根本没跳出学校的圈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直言,“减负就是腾出时间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放学后的这一两个小时,家庭教育不能及时跟上,正是社会教育大有作为的地方,只是目前这方面水平还太低。”

目前,在宁波、杭州、台州等地,“四点钟学校”正在填补放学后的空白,社区或是与学校合作,或是聘请退休教师、社会工作者和音乐、美术、书法等素质拓展类的老师,缓解家长的接送困局。

《指导意见》也鼓励各地采取多方联手的托管模式,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和邀请社会热心人士、社区志愿者、有条件的家长义务参加学生“托管”服务,也可聘请符合条件的人员从事“托管”服务工作。

不过,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家长:放学后,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记者采访了两位分别在杭州和美国马里兰州读书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记录下他们在11月10日这天放学后的时间安排。

除了是否有回家作业这一区别外,杭州小学生汪道含主要在家活动,互动的对象只限于父母;而美国小学生安妮则去社区中心、曲棍球队等,与社会的接触更密切。

“观察孩子们放学后去哪里,其实是了解一个社会对教育认知的好视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一些社会组织发达、社区文化深入人心的国家,或是在主流观念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的引导下,孩子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意愿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和鼓励,“孩子不愁去哪儿”自然是水到渠成。

“这需要引入新的机制,也需要引入新的观念。”熊丙奇说。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斌也借此次报道向社会呼吁:“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同心协力,孩子们也要增强独立意识。理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校内校外连成一片,让我们共同去努力。”

孩子放学后的托管一直是父母心头的刺,不知何去何从,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共同协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点击显示
上一篇:全民教育实验 农民成为学习的主人下一篇:湖北老师在深圳很吃香 但没归属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