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纷纷进城租房陪读...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农村家长纷纷进城租房陪读...

农村家长纷纷进城租房陪读 有村小只招到7个学生

日期:2014-09-01  来源:学校网

因为村里的教育条件不好,很多农村家长就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到城里去读书,所以就在城里租房子陪读,也就造成了有的村小只招到7个小学生,就造成城乡教育的差距了。

耿鲁豪今年11岁,老家在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桂林村,他家门口就有所小学,如今开学了,这却不是他要去的地方。4年前,他就被望子成龙的父母送到泰安城区上小学。他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他知道:村里的小学一个老师教三门课,城里一个老师只教一门课;村里的小学,全校一共70多个学生,在城里他们一个班就74人。

家门口的小学不上

到城里租房上学

邱家店镇桂林村是泰安市泰山区的一个普通小村,村里有所小学,叫桂林小学,小学旁住着一户村民,户主叫耿树军,耿树军有个11岁的儿子,名叫耿鲁豪。虽然出门步行一分钟就是桂林小学,但耿鲁豪却不是这所小学的一员。

耿鲁豪可没辍学,村里的小伙伴们羡慕他呢,因为他去城里上学了。4年前,耿树军和妻子徐莲霞一咬牙,做了一个让同村人甚是惊诧的决定:在泰安市区租下一套房,把7岁的小鲁豪送进泰安师范附属学校。这可是一所优质小学。“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能在资源匮乏的农村上学。”耿树军很坚定。

耿树军以卖苗木为生,虽说家里还算富裕,但此举在村里仍是一个不小的新闻。可租房毕竟是权宜之计,儿子上二年级时,耿树军又一狠心,在学校附近买下一套商品房,步行上学仅需五六分钟。

孩子进城上学,父母不是一般操心。耿树军和妻子住进城里,但每天都要早晨开车回村管理苗圃,晚上开车回城照料小儿子,就这样在城乡之间来回穿梭。

城里公办学校难进

每年8000元上民办

耿鲁豪不是个例,进城,就像一个无声的集结号,召唤家长们,将孩子送到更优质的学校去。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各自承受着不同的代价。

8月29日上午,聊城市冠县贾镇的小雅卉收拾好行囊,她马上就要去城里上小学。临行前,她的父亲于先生先到镇上银行里取了一万元现金,小雅卉报到得交钱。

于先生本想让女儿上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可夫妻俩都在村里务农,既不符合划片招生政策也不属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他在城里又没有啥关系,这所热门公办小学实在太难进。后来,于先生瞄上了冠县一所口碑较好的民办学校,不过与公办学校义务教育期间减免学杂费相比,这所民办学校一年光学费、寄宿费就得8000多元。

父母想方设法,但小雅卉刚开始并不领情。毕竟她才只有7岁,刚听说要被送进城里上学时,小雅卉又哭又闹,几万分不乐意。直到听说,过不了多久,妈妈就去县城陪着自己,这才勉强同意了。

提前3年进城上小学

考上了最好的初中

令这么多家长趋之若鹜,城里的学校真有那么好吗?到底好在哪里?聊城临清烟店镇陈女士的回答是:“到城市上学,能让孩子开眼界,长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她的儿子王一宁今年刚刚考进了聊城市文轩中学,这让她倍感骄傲,倍感振奋。

振奋的是,她的苦心没白费。为了让儿子考进这所被称为聊城最好的初中,她和老公提前3年就开始准备。陈女士原本在家务农,丈夫经营着一家小轴承加工厂,两人均是农村户口。起初,儿子在村小上学,可几年下来发现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实在有限。

“要在聊城考一所好大学,初中阶段就很关键了。如果进不了一所好初中,考进好高中的概率很低。考不上好的高中,想上好大学就更难了。”这么一想,2012年陈女士一咬牙,在聊城城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而后想方设法让孩子转了学。为了照顾孩子,她将家里的土地承包了出去,专门进城陪读,开始了与老公两地分居的生活。

“按照现在的政策,老家农村的那些孩子,除了特别优秀的孩子之外,大部分划片到镇上的初中,上完学后,就到外地打工或者直接回家务农了。按照现在的发展轨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儿子读好高中、好大学应该机会很大,今后这几年的时间还是专心陪读。”陈女士觉得,她的努力很值得。

村里一个老师教三门

城里每人只教一门

进城好不好,光听家长说还不行,城里的学校和村里的学校,到底哪个更好?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己的答案。

“新学校的体育器材真多,不像以前在村子里,就几个足球和篮球。”对于王一宁来说,这是他进城上学后感受到的第一个不同。这里的小学确实跟自己村里不一样,不光周围的同学多了起来,就连自己喜欢的体育课也有专门的老师教。虽然刚转学时,他还跟不上进度,但上了一年辅导班之后,慢慢也就赶上来了。

“我更喜欢城里的家,更喜欢城里的学校。”跟王一宁一样,到泰安城区上学的耿鲁豪也更偏爱进城。他说,自己在去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前,曾在桂林村的小学上过一天。“上课时学的发音不太对,老师讲完课后就让我们自由聊天”,这是他对这个自己只呆过一天的乡村小学的模糊记忆。

耿鲁豪的一个小伙伴小林还在桂林小学上四年级。他说,班里有13名学生,全校有70多名,共上7门课,班里一共7张桌。而在耿鲁豪所在的泰安师范附属学校,一个班有74名学生,比桂林小学总人数还多,全校5000多名学生,是桂林小学的几十倍。更重要的是,“城里小学上的课门数多,一共有11门课,一名老师教一门,而桂林小学每名老师至少教三门课。”

而这也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耿鲁豪的班主任车洪超说,“鲁豪比较聪明,学习成绩都是A,没有得过B。”

村小今年只招到7个学生

多是没条件去城里的

这个暑假,耿鲁豪在参加完城里的辅导班后,又回到村里。8月28日,鲁豪带着几个小伙伴来到家门口的桂林小学,学校敞着门,这所乡村小学没有操场,院子里都是土路,门口旁有两张乒乓球桌,院子角落里有一个双杠一个单杠,这是全部的体育器械。   这天恰好是学校教务处主任张志刚值班。他说,桂林村的学生本来就不多,每年村里外出去上学的孩子占不到十分之一,很多孩子受家庭条件限制,父母外出打工,得留在家里上学。“今年,学校只招到七个学生,但还会组一个班,学校现在有5个年级共5个班,有8名教师,一名在休产假。”提起教学任务分配,“最少得一人三门课”。

跟泰安的这所乡村小学相比,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在聊城东昌府区显得更加突出一些。作为聊城城区所在地,这里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城区各小学人数多,多是大班,而城区周边的农村小学则生源流失严重,有的小学仅剩下了几个学生。

今年小学升初中期间,当地教育部门调查显示,位于城区西侧的道口铺街道生源流失最少,但仍接近两成。据统计,道口铺街道今年共有319名小学毕业生,结果仅有257名学生按照划片方式进入道口铺中学就读。其他的62名学生中,除一人到外市上学外,剩下的61人则进了城区的一些学校。这仅仅是小升初时的一个数据,而小学阶段再早流失的数据则无法统计。

过不惯托管生活

初中又转回老家

当然,虽然城里的学校师资条件好,可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喜欢这种环境。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道口铺村的李明磊就有一肚子苦水。

李明磊本来在街道中心小学一直读到五年级,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后来还是转到了城区一所教学条件更好的公办小学。这所公办小学不能寄宿,家人又没时间租房陪读。于是,他便进了学校周围的一家托管中心。除了在校学习时间,李明磊吃住都在托管中心,一个月500块钱,家人只需在周末接送。

在聊城城区的不少学校,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学校周围的不少托管中心生意都不错。有的是没有时间租房陪读,但更多的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如果租房陪读,一年光房租也得一万元左右,这还不算吃喝。

提到在托管中心的日子,李明磊说一点儿也不自在。“托管中心的老师就是接送我们上学、放学,吃完饭后,看着做作业。”李明磊说,平时遇到什么事也不敢对他们说,父母又不在身边,因此有啥心事的时候只能先憋着。

小学毕业后,李明磊考进了城区一家初中学校,由于还是得继续托管生活,他跟家人提出了转学的想法,最终转回了家门口的学校。

点击显示
上一篇:择校热降温挑班渐成风气 有班级因挑班班额超标下一篇:陕西中小学今开学 省教育厅将查乱收费等违规现象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