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图文: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

图文: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演讲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图为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演讲

1月13日下午13:44消息,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达2.98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17亿。

图为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演讲。

以下为实录:

祝建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感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邀请我们香港城市大学向大家来报告2008年特区居民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我们香港的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是我们香港大学的媒体传播系媒体传播中心的发展。我们每次调查都是通过电脑抽样访问,每次被访的人数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左右,我们2008年年底的调查是通过电话调查访问了1600多位18到40岁的成年人。

接下来我在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发现的主要趋势,都是以我们过去九年调查为基础的。

首先跟大家介绍的就是在香港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的我们叫做互联网家庭和互联网用户的增长过程。到2008年12月31日为止,香港有83%的家庭拥有具有上网能力的计算机,我们把这个定义为互联网家庭。其中98%,或者占整个家庭的82%是通过宽带上网的,电话上网只占互联网家庭的2%,所以在香港的网民的上网已经基本上是用宽带上网了。个体来讲,到去年年底,69%的成年人是符合我们的定义,就是网民。

这个过程说明香港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的增长,每年继续有稳定但是缓慢的增长,这已经从我们过去的几年来看,这个增长速度在逐渐下降,说明互联网的增长已经接近饱和点,所以接下来是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感觉到在人口当中影响互联网使用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年龄。大家都知道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出现这样的趋势,青年人最多,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相对最少。这种趋势在香港同样存在,但是从最近三五年的情况来看,老年人上网比例相对中年和青年来讲,其实最近这几年的增长是跨越其他年龄组的,这个是在互联网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已经超越了当年,年龄引起的数码沟实际上现在开始缩小和弥合了。

从香港的网民来看,大家上网做些什么,我们历来是有大概10大类使用的内容来看的。从过去的这么多年的数据来看,首先使用最多的还是收缩和其他各种信息应用。第二是休闲娱乐,第三是交友、人际沟通。这三者在过去若干年一直稳定在前三位。但是从信息跟娱乐跟沟通来比的话,信息始终是绝对的第一位,所以这个一二三的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到目前为止还是王者。

从上网的时间来看,前面讲的是上网在各个人群中的比例,那么上网时间反映出来是使用网络的一个深度来看,很自然的,年轻人在网上花的时间要远远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男性也是略高于女性,这个发现实际上提醒了我们中老年和女性是市场发展的空间和开发空间是大于我们平时比较注意的年轻人或者是男性网民用户。

在我们的调查当中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网民们所去的网站所使用的语言。在香港,尽管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本地的中文网站始终还是网民的主要选择浏览的去处,其次是本地的非中文的网站和海外的中文网站。七八年来,非常稳定的一个结果提醒我们,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当中,地域性其实还是非常明显,非常强烈的。无线上网,在我们2000年开始进行这一项研究计划的时候,当时作为我个人来讲,就有一种期待或者憧憬,当时就觉得无线上网可能是将来网民接触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的方式,所以我们从00年开始就有这样的问题,通过什么方式上网,其中有一种就是无线。但是这个无线上网在香港,尽管我们做了九年调查,但是在前七年调查当中,使用无线上网的网民比例一直是非常低的,哪怕到了2004年的4月,香港正式启动3G手机,从04年年底到06年年底,这三年当中,3G当时并没有带来网民的上网普遍增加,因为当时香港的3G服务主要体现在视频电话和网络电视,那时候通过使用3G来看网络电视的人非常少,3G并不是主要上网的手段。

我们去年第一次发现香港上网的无线上网开始有一个突破,从过去长期徘徊在10%以下一下子飞跃到20%,今年又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在对今年数据进行仔细分析的时候,我们试图寻找一些高流量的用户。下面是这五种。一个是男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25岁以下的,第二种是男性的,但是他们是青年的白领,所谓白领就是工人、服务员和文员。整个网民当中用无线方式上网的是占20%,但是我们这里显示的五种都是高于平均数的50%的,达到30%以上的。第三种就是中年男性白领人士,这包括公务员、管理人员、各种专业人士。第四种就是男性中年桎梏的,个体经营也好,公司的拥有者也好。第五种是女性的学生。如果跟第一种考虑的年龄的学生,不分男女都是喜欢通过无线上网的。这五种实际上也是体现出今后要发展无线上网应用服务的话,这些是主要的服务对象。

但是总的来说,现在使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长或者明显增长,但是实际上经济效益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实际上对业界来讲还是等待,寻找真正找到可以望丁又望财的突破口。我们一直有一个问题,何非网民,大家来评价互联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网民很自然地,也很明显的,网民对互联网的重要性一直是高于非网民的。这一点,其实是一个常事,也说明在网民当中有这样的共识。我们的解读是这样的,互联网网民当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共识在其他的媒体,比如说跟互联网可以比的就是电视。电视观众当中对电视的重要性的认知达不到像互联网这么一个高的重视的共识,这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展现出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生命力和价值。

最后我们在每年的调查当中也比较关心非网民,为什么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我们把20几项的原因归纳成这么四大类,缺乏上网的技能,缺乏上网的设施或者是费用,缺乏时间或者对网络内容的兴趣和各种其他的因素。

我们看到最近的三五年以来,缺乏技能是远远超越其他的硬件、软件、时间、兴趣等等的因素,成为非网民上网的一个主要的瓶颈。这也提醒了香港的政府和工业界,真正要普及互联网,使得它成为全民的媒体的话,提高非网民的上网技能就是成为一个主要的突破口。

我们其他的一些具体的调查发现,在我们的网站上都可以展现。我们的网站上有一个互动的数据,挖掘的工具,大家可以访问。

多谢大家。

点击显示
上一篇:香港城市大学在京招生22人下一篇:第23次互联网发展报告:香港城市大学调查方法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