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学校大全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高校层次:普通本科985211双一流
高校类型:综合类
复旦大学·本科·本科教育

复旦学院

一个多世纪以来,复旦大学以精益求精的本科教育教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广受各界称誉。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大发展,学校致力于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丰富并优化课程资源,推进通识教育,实施按大类培养,拓展国际化办学,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日益提高。

复旦大学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大胆吸收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对本科教育教学进行了务实的、前瞻性的全面改革,实现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流人才。学校重建了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和调整本科课程结构,形成了涵盖通识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的学分制培养方案。同时,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总量建设,优化课程资源,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拓宽培养途径,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成长打造丰沃的土壤。

为鼓励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消解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负面效应,复旦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大胆实施转专业制度改革。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每年提供相当于一年级在读学生总数10-20%的转专业计划,接受一、二年级学生申请,以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发展的需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学生主修专业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学校还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推出近20个“第二专业”、“第二学位”教学培养计划,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选项,鼓励学生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方向发展。

同时,复旦大学推行住宿书院制,现有以复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名或字命名的五大书院,即志德书院(马相伯原名)、腾飞书院(李登辉字)、克卿书院(颜福庆字)、任重书院(陈望道字)、希德书院(谢希德)。每个新生将按照不同学科大类和专业分到5个书院,开始一段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的书院生活。书院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生活园区,亦是复旦师生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书院以“读书”、“对话”、“适应”和“关怀”为旨趣,全面营造书院学习氛围,构建新的书院生活方式。各书院将建设完善“学而时习斋”等公共活动空间,让师生自由互动,让学生培养独立人格、进行自我教育,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书院主题文化活动。书院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核心作用,使本科生书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共同体。

复旦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教学培养方案、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转系转专业等信息,可查阅复旦大学教务处网站。

复旦学院网站:www.jwc.fudan.edu.cn

学术研究与实验实践

● 学术研究资助平台(FDUROP)

“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在全校甚至更广的范围内选择导师以获得指导,去实践和证明自己独到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完善思想。如果暂时没有闪光的想法,这个开放的平台依然提供获得名家指导、接触学术研究的机会。任何学生都可以在此学习收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并参加符合学术标准的研究活动、分析数据,用口头及书面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完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术研究过程,在浓厚而严谨的学术氛围中逐步踏入学术之门,并有机会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

FDUROP目前包括“䇹政”、“望道”、“曦源”三个项目,每年共资助学生五百余名。

1)1998年起,李政道先生倡立“䇹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CURE)”,简称“䇹政项目”。CURE旨在倡导并资助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李先生认为让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的大环境下。李先生还认为,精英教育要“一对一”,即一个导师一个学生;一个学生一个课题;一个课题一个学生。

2)2003年起,我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简称“望道项目”。此举旨在进一步推进李政道先生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思想。望道项目实行每学年六个工作周的管理制度,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工作周提交申请、参加中期汇报或提交结题报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按照学术规范反复修改开题报告、灵活调整课题进程,一方面学生在任何有学术冲动的时候都可以找到支持;另一方面学生易于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工作规划。

3)2008年起,我校组织开展“曦源项目”,实行教务处牵头、院系负责具体过程管理的两级管理办法,在院系层面进一步拓展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扩大受益面。

● 实验实践资助计划

2012年,我校实施“复旦大学本科生实验实践资助计划”即“登辉计划”,旨在使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搭建分层次成体系的大学生实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最新科研成果进行创业的产、学、研一体化意识。“登辉计划”分为实验类项目和创业类项目。实验类项目鼓励学生自主为某些理论设计实验,或为实验室制作实验设备或搭建实验平台;创业类项目则鼓励学生为最新科技成果设计并撰写产品商业化的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商业预孵化。

“案例1:2009届“䇹政学者”、2010届“望道学者”、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郭泽宇,与自己的导师孙贺博士一道,在“关于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算法和复杂性”这一国际前沿领域取得巨大成果,解决了计算几何领域十余年未决的重要猜想,获邀参加第25届计算几何国际大会并做报告,成为三十年来该大会第二次邀请的中国学者。郭泽宇2010年本科毕业后,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案例2:2012届“䇹政学者”、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王晨2012年在《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PAMI)上发表了第一作者文章《Human Identification Using Temporal Information Preserving Gait Template》。TPAMI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4.908),这是我校本科生在该期刊发表的第一篇第一作者文章,也是该期刊21年来录用的第一篇第一单位为复旦大学的长文(regular paper)。王晨2012年本科毕业后,至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网站:www.fdurop.fudan.edu.cn

校园文化

复旦大学的学生生活充实且丰富。缤纷多彩的讲座是复旦的特色,也是复旦学生追求学术真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复旦大学的学生社团,作为复旦校园文化的“半壁江山”,为当今复旦学子提供了一个拓展素质的舞台。从1978年第一个社团成立至今,复旦社团已经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多年不断地发展,复旦社团现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个社团活力四射、锐意进取,又极具特色、富有个性。目前,复旦大学共有242个本科生社团,分为能力拓展类、媒体类、电子类、兴趣类、经管类、科学研究类、人文类、政治类、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球类、棋牌类、健身类、户外类、公益类、国际交流类、助学类、留学生类共计19大类。每学年举办社团活动3000余场,覆盖全校所有本科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才。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建立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体系。

网站:www.stu.fudan.edu.cn

奖掖才俊

除最高额度为50000元/人的新生奖学金之外,复旦大学为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在校学生设立了各类奖学金50多种,获奖学生占在校学生的45%,最高奖学金金额为10000元/人,奖学金总额达1300多万元/年,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倡导良好的学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复旦大学向社会的郑重承诺。为此,我们搭建了完善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医疗帮困、冬季送温暖、爱心公益站等综合资助平台。为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校构建了经济资助和成才辅助紧密结合的综合帮困助学体系,即“双助计划”:一方面给予学生有力的经济资助,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到位的成才辅助,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落伍。目前已有60多个单位或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助学金,助学金项目近70项,总额1000万元/年,受益学生3180人次,人均受助金额5000余元/年。学校积极开拓帮困筹资渠道,以奖勤贷补免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网站:www.stuaff.fudan.edu.cn

勤工自立

“这是复旦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工作过的地方,这是全国高校独一无二的勤工助学学生组织,这就是复旦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光华公司。这里是优秀经理的摇篮,从员工到经理都是你身边的同学,秉承复旦人自强、自立的精神,融文化于经营,行自立于工作,会友谊于团队,这里将是你挥洒才华的天地,从这里迈出你自立的第一步。”

复旦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同学、勤工助学、开拓立业”的宗旨,指导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规范学校勤工助学市场,拓展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市场,开辟勤工助学岗位,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心目前已成为学生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帮困助学的基地。中心下设学生超市、校名礼品屋、学生书亭、文印中心、多功能厅、大家沙龙等30多个勤工助学实体。每年校内常设勤工助学岗位3000余个,校外拓展勤工助学岗位1000余个,为学生的经济自立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勤助岗位招新于每学期初一、二周进行,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受灾地区学生优先上岗试用。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院系下发的通知以及校内海报等。即使错过内部岗位招新,也可以通过家教部、社会服务部等部门寻找家教、翻译等其他校外勤助工作。

国际交流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复旦大学开始与国外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流,为新中国教育领域的外交和人员来往贡献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复旦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国外境外诸多大学商谈签署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流的协议,复旦大学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学术中心之一。复旦大学每年迎来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6000人次,居国内综合性大学第一,每学期还有300多名来自交流学校的学生与复旦学子一起学习。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复旦的校园文化,帮助复旦大学创造了多元的、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目前,复旦大学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所国外境外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签订了300多份学术交流协议,与国外境外150所以上的大学开展学生交流,其规模与数量在国内均名列前茅。复旦大学在校学生出国出境参加交流学习的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2年,在校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多达2316人次,是2005年的近三倍。赴海外交流的主要方向是北美、欧洲、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十一五”期间,复旦大学大力推行在校学生出国出境交流,提出“学校争取一点,学院补助一点,学生承担一点”的在校学生出国出境交流政策,在确立项目与外方谈判时多为本校学生争取利益、多做项目,学院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学生出国出境交流提供一定的支持和补助。此外复旦大学大力寻求社会资源,争取各类基金和校友的赞助,筹划奖学金助学金来学生出国出境。无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学校争取使在校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出国出境交流学习。

每年出国出境交流学生中本科生的数量占多数。在校本科生的出国出境学习是复旦大学推动出国出境交流政策的导向所在和着力点,学校提供了多种选择:既有学校层面的项目,也有学院层面的安排,还有个人访学制度。各个渠道都能进行海外交流学习并能按程序把学分转回来,成为复旦大学本科学历学位教育的一部分。从校际学生交流到学院系际学生交流,再到个人访学制度,复旦大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全面的、立体的学生海外交流的体系。

2010年推出的个人访问学习制度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出国非学位的学习中来。高考阶段有不少同学也有心仪的国外大学,因为国外就读三年到四年的费用巨大或者当时不能获得国外大学的录取,现在可以通过个人访问学习制度来弥补当时的遗憾。学校提供一份165所大学的指导性名单,即使这所学校当前和复旦没有特定学生交流的协议,只要在指导性名单中,复旦同学可以通过个人访问学习的方式去申请学习一段时间。同学们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在全校层面,复旦大学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几类赴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学期/学年制交流项目

通过选拔,复旦大学在校学生可以赴复旦的海外伙伴大学参加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或科研,该项目免学费或提供全额奖学金。目前,与复旦有学期/学年制学生交流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校已经达到150多所。有代表性的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洛杉矶大学、莱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女王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暑期课程项目

通过选拔,复旦大学在校学生每年暑假可参加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参加为期5至8周的暑期课程,该项目减免部分费用,其余自费。开设此类暑期课程的大学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乔治敦大学等。参加此类暑期课程项目的本科生所修得学分,符合转学分规定的可以转回学分。

实习项目

通过选拔,复旦大学在校学生还有机会赴海外伙伴大学参加暑期实习项目。例如,每年暑假约有10名左右本科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为期10周的实验室实习,表现优异者将会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直接录取攻读博士学位。此外还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暑期科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暑期科研等项目。

双学位项目

通过选拔,复旦在校学生有机会赴海外伙伴大学参加一至两年的学习,学成后可以获得两校的学位。例如:复旦大学—伯明翰大学双学位项目(适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化学系、材料科学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微电子学系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复旦大学—早稻田大学双学位项目(传播学)、复旦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经济学)、复旦大学—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复旦大学—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学)、复旦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曼切斯特大学(外文学院)等。

校际学生交流项目由复旦大学外事处负责,部分项目委托单独学院运作。除这些校际项目以外,复旦大学越来越多的院系也在开展院系的学生交流项目。

网站:www.fao.fudan.edu.cn

攻读硕博

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23年,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复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1977年10月复旦又最早公开招收研究生、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

1977年至今,复旦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累计招收学历教育研究生70184人,其中博士生18429人,硕士生51242人;已累计授予学位63847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12261人,授予硕士学位51586人。目前在校研究生达19000多人,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经过国家10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复旦逐步完善了11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目前,复旦大学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共涉及43个一级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涉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

复旦大学把发展研究生教育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始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已成为学校科研活动的生力军。高水平科研论文保持良好势头,在校研究生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稳步提升,表现出巨大的科研潜力。在1999年至2012年连续14届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中,复旦共入选55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并累计有70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理工科和医科方面,复旦大学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8项,863课题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复旦的获奖等级和总数都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特等奖。复旦的研究生以其深厚的知识素养、出色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广受赞誉。

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耶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携手开展学术合作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2010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CSC项目)选派70名研究生赴海外留学。

复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学位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不断改革,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提高中求完善,当前,学校积极贯彻“稳定规模、注重内涵、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以“985三期”和“211三期”建设为契机,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确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贯彻分类指导原则,注重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平衡发展,推动研究生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塑造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品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网站:www.gs.fudan.edu.cn/

选择未来

复旦大学在“十二五”期间着眼于国家民族未来,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输送机制,把优秀的毕业生选送到关键岗位锻炼成长是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目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超过50%的本科生选择在国内继续读研和出国出境留学海内外知名高校。复旦基础文理科、人文社会、医疗卫生、经济管理、工程信息等优势学科在就业市场体现出良好的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政府机关,教育、医疗卫生、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及各类三资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金融、IT、快速消费品、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子及咨询、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业等国内各行各业舞台上均活跃着复旦人的身影。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到西部、到基层、到国家重点单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为有理想的复旦人新风尚,每年西部十省份均有复旦毕业生扎根、成长、奉献,体现着复旦人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情怀。

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是学校就业工作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主管服务部门,在学校、毕业生和社会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主要为学生提供就业事务、信息服务、课程培训、咨询辅导等生涯发展服务,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社会、提升素质、发掘潜能,使得学生的个人生涯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匹配,自我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为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中心一方面积极探索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师资培训力量,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接受全面、个性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与指导;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拓与信息调研工作,加强了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形成了“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长三角”的多元化社会人才输送机制。

网站:www.career.fudan.edu.cn

历年变化:
2018
2019
热门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