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话剧队”往事--曲恩...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忆“话剧队”往事--曲恩...

忆“话剧队”往事--曲恩达 66届毕业生

日期:2015-11-18  来源:学校网

上个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最推崇的一句名言为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所说的:什么是教育?当你走出校门之后,将所学的知识全忘了,剩下的便是教育了。――题记

1961年夏天,我考入了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一同来自于汇文中学的校友有五六人。时至今日,我仍不知是谁把我在中学时当过话剧队长兼导演的事斤捅了出去。当时学生会的陈育与贺宛庆找上门来,希望我给学院组建个话剧队。考虑到大学功课忙,我起先婉言谢绝了,然而这两位的毅力与责任心实在令人佩服,几次三番地找我不说,甚至置我最后严词拒绝于不顾,真可谓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以致最后特别请出了院团委书记王素景老师做我的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我以一种不太情愿的无奈心态,接下了这项工作。不曾料到,此后话剧队的一系列活动给参与它的所有人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与此同时,亦对我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演出

话剧队成立伊始,为迎接1961年国庆节,我们仅用了四个晚自习下课后的一小时时间,便突击排练了当年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创作的三幕话剧火烧赵家楼。这部戏,我们在中学时演过,故再次导演这部戏可谓轻车熟路。只因第一幕巴黎分赃一场戏需众多西服,一时难以解决,故将其删掉,其有关内容我们加在了幕前朗诵里,因而余下的后两幕戏,其情节叙述上仍算完整。由于演员们情绪很高,因此排练中进展顺利。可一旦找来了二十多位群众演员烘托气氛时,气氛却怎么也烘托不上去――众人刚刚接手这部戏,不知何时该有何种反应。明天就要演出了,怎么办?情急之中,我干脆上了台,混在群众演员中,现场指挥!随着我小声的交头接耳、表示气愤!等指令,大家不露破绽地仅一次排练便通过了要求。

记得第三次排练时,正当站在侧幕外的同学在灯箱前抖动红旗,表示熊熊的大火燃起,学生代表(同年级的侯文正扮演)激情地抒情:熊熊的大火,你烧吧!之一刹间,礼堂南门突然跑进来两位同学,一边从墙上的消防框中拿出灭火器,一边急呼:学院门口着火了!台上的众人一听呼啦一下全都跑了出去。可台上还有演员们脱下的衣服及书本等物,没人管了怎么行啊?!我,此刻只能待在台上,充当看守。约摸二十多分钟过后,演员们一个个挽着湿漉漉的裤腿,提着鞋子,光脚回到了礼堂。原来,一辆拉废纸的卡车,半途废纸不知怎么着了火。那时的郊区夜晚没什么灯火,见我们离公路不远的教学楼灯火通明,司机将车停在了门前的公路上。闻讯赶来的同学们,有的用灭火器喷洒,有的挽起裤腿跳进了路边的水沟中用脸盆淘水往车上泼。看到眼前一个个热血的青年再现了五四精神,作为导演,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话剧队怕是散不了!――这帮喜爱话剧的同学定能在学院的舞台上演出一出出好戏!

后来的事实证实了我当时的感触。

力排大戏――《年青的一代》

1962年下半年,《剧本》杂志发表了上海剧作家章力挥等人创作的四幕话剧《年青的一代》。该剧说的是革干子弟林育生,为了能和即将毕业的女友夏倩茹一道留在上海工作,伪造了一张腿部有伤的医生证明,欲辞掉勘探队的工作。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同时塑造了一位烈士遗孤――由肖奶奶一手抚养大的热血青年肖继业。他与林育生同在一个院子里长大,毕业后又同时分在了一个勘探队里,此次回上海经医生检查,怀疑他腿上生了骨癌。他对林育生的作为十分不满,二人为此常在思想上碰撞。最后,当林育生伪造假证明的事件败露之时,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的父母用林育生为革命捐躯的亲生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遗书,让林育生了解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之同时,猛醒了双肩的责任。再以后,肖继业被确诊为良性瘤,与林育生以同归勘探队的大团圆的结局结束了此剧。

处于当时极左的政治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食粮极其匮乏,尤其是反映青年人的文艺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为此,《年青的一代》剧本的发表无异于久旱之甘霖,立即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排演《年青的一代》的热潮。学院里的话剧粉丝们岂甘落后,大家立即把学院图书馆里仅有的一本《剧本》杂志拆开,连夜由众人纷纷刻蜡板。没两天,30本刻印好的该剧本发到了众演员手中,我们立即不声不响的投入了紧张地排练。当戏排完第二幕时,我们请来了院领导观看排练,并将该戏的内容梗概作了介绍。侯希如书记和郭启明院长当下拍板:排好这出大戏!以此作为配合我院首届毕业生服从祖国需要的思想宣传工作内容之一。郭院长接过了我事先画好的布景制作图后,立即责成院木工房的师傅们加紧制作。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忘记了他的名字的)老师将自己发表的科研论文的稿费600元(当时,绝对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全部捐了出来,让我们作为置景与道具的费用。有了院领导与老师们的全力支持,加上全体演员们高涨的热情,我们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课余时间便排成了这部戏。主要角色们时值大学二年级,功课奇紧,全体演员没一人叫苦。星期天,几乎全在学院中加紧自习,同时,晚上自发地汇集在礼堂舞台上继续排练。在剧中人物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话剧队的成员们受到了精神上的陶冶,许多人此后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公演的时候,由于座位有限,首届毕业生――59级的同学和外校的学生代表们先睹为快,次日他们特别为此举行了专题讨论。第二天,我们请其他年级的同学观看(翌年,我们又为新入学的同学演了一场)。全院同学的观后反映是强烈的,大家纷纷表示:话剧队为大家办了件好事!尤其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排练成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如此高的艺术质量的大戏,可谓难能可贵了。特别是对成功地扮演了主要角色的侯文正、王晶垣、董文芳等同学给予了广泛的好评。凡是看过北京市专业团体演过此剧的同学,更是交口称赞:我们的戏不比专业团体演的差,尤其是我们的肖奶奶(董文芳饰)演的如此之传神,连剧院的演员都望尘莫及!

我们成功的演出受到了纺织部领导的重视。为此,我们又特地在纺织部的礼堂里加演了一场。演出后,教育司李璜司长在招待我们的宴席上,代表部领导对我们成功地演出表示了祝贺与赞扬。这使我们受到了极大鼓舞之同时,更激起了大家演戏的热情。 受社员欢迎的《箭杆河边》

1964年,春节刚过,全北京的大学生下乡宣传党的双十条。按院领导的要求,我们话剧队的成员组成了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到各村演出。话剧队为此仅用了四天时间,便赶排出了三幕话剧《箭杆河边》。剧情说的是1959年蒋介石欲反攻大陆的背景下,发生在农村的一段故事。仅一个多小时的戏虽然不长,但在著名剧作家刘厚明的笔下,却是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戏中七个人物,个个被塑造的栩栩如生。除了这个戏外,我们演员们一职多能,表演唱、说相声、对口词等,各人拿出的小绝活很快便组成了一台完整的晚会。

我们来到了京西门头沟区斋堂公社。各班的同学分别进驻了各村,我们则带着这些节目到各村去巡演。具有英勇抗日光荣传统的京西民众,当年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万恶的日寇为了报复,杀害了多少百姓不说,四处纵火烧毁民房,以致我们随处都能见到当年日寇暴行留下的遗迹。怀着对京西人民的由衷崇敬,同学们不畏疲劳,翻山越岭,四处巡演。常常在奔向下一个村的山路上,我们被干活的社员盛情拦下,在地头上为他们演几个小节目。那天晚上,在上打磨村演出时,天降鹅毛大雪,我们在梯田的上一层挂起马灯演出,社员在台下聚精会神地看,一位八旬的老奶奶由孙子们架着,从头看到尾。演完时,社员们对满身落上的雪花似乎浑然不知。另一天,在打磨庄,当我们演完节目全体谢幕时,村支书上台来恳请我们:能不能从头开始再闹(当地说演为闹)一遍?当年尚无电视,社员们精神生活的缺乏,让我们深受触动,每次演出,演员们个个拼尽全力。由于剧中有个木讷却又心地善良的二赖子一角没人愿演,我这导演便被迫上台演了这个角色。作者笔下赋予二赖子的生活气息,让社员们很喜欢这个人物。公社所在地清水大队由于两个多月前曾有个中央的文艺团体来演过一些小节目及话剧《箭杆河边》,故我们巡演的原计划中抹掉了这一站。没想到,巡演一圈后,听到各村的反映,清水大队执意要看我们的《箭杆河边》及二赖子。我们为此又在这里演了一场。京西燕家台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村支书赵永志是丁玲笔下《太阳照在桑乾河》小说中的主角,这个人十分喜欢看戏,村中特别建了个很不错的剧场。来到这个村后,赵书记专门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当年抗日惊心心魄的经历,使我们深受感动。那天,当我们演出完后,他立即走上台来祝贺演出成功,并希望:今后还有什么新戏,一定要到我们这里来演!

一个月的宣传活动结束返校后,我们汇同五年级在另一个乡的宣传队,一同在学院礼堂的舞台上给全院师生汇报演出了一场。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让大家以丰收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在学院的舞台上完成了一场高质量的演出。多少年后,凡看过那次演出的同学,一经见面仍然津津乐道当时的情景。

话剧队与我们

大学结束时,我们话剧队的老伙伴们凑在一起回顾往昔时,真真地吃了一惊:整整五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竟排演了13个戏!其中2小时的大戏竟有两出,这还不包括我们举办过的《革命烈士诗抄》朗诵会、配合游行示威临时编排的话报剧、逢年过节到各班演出的小节目及63年夏天大考前,我们在教学楼四楼东阳台上为给大家放松紧张心情而颇受好评的小演出。可能有人会问:你们这帮人是否本末倒置、不务正业?实践证明:我们这些人的功课都不错;而且后来的社会工作实践证明了:话剧队的影响是深远的。

饰演《年青的一代》的主角侯文正,演出过后,进步突显。毕业后在香港华润公司工作出色,最后回国在怀柔投资建设了一个钓鱼基地。

饰演《候鸟》大戏主角的顾家钧在云南纺织厅工作时成绩斐然。

饰演《箭杆河边》地主的王晶垣工作后能力出众。

饰演《三块钱国币》中的泼妇一角的刘宝媛,到了保定化纤厂后曾成功地演过江青一角,颇受好评。

饰演老太太闻名全院的董文芳,工作在高教出版社,可谓硕果累累。

饰演《箭杆河边》地主婆的苗美霖,工作后更是以智慧过人、作风泼辣被单位赏识。

我呢?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旅程后,回顾大学里的这段经历,更是为自己由最初的不情愿到最后的受益者而感慨纷纭。

戏剧实践中受到锻炼的形象思维能力,让我在工作后的实习阶段因成功地革新了几个设备而被厂里直接提到了厂技术处。

作为业余导演除了手把手地导演戏剧外,服装、灯光、布景、道具你样样都得想全了。导演的过程中思维严密性的锻炼,让我在1984年作为国家六五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化纤厂的安装、投产过程中,身为总指挥,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取得了一次试车投产的成功。

六十年代末期,无意中看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著的《生活与美学》,让我从过去的戏剧实践中加深了对美的理解。此后,读了王朝闻、朱光潜等人的美学著作,使我思路大开的同时发现了生活中不少的美,生活为此更觉得有滋有味。1986年北京人艺的天下第一楼轰动了全国。苦于买不到票,我大胆地找了人艺艺术处的王宏韬买来一张票,同时答应了他的要求――观后写篇观后感。在那篇观后感中,我除了赞扬这出成功的好戏外,大胆地提出了七点改进意见。却不料,一旦再次看这部戏的时候,吃惊地发现人家照我的意见竟改了五处。人艺艺术家们的虚怀若谷、精益求精、奋力进取的精神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生活中不缺乏美,唯一缺乏的是发现它的眼睛。进入中年的我用美学知识指导工作实践,也常常获得过意想不到的成果。

1986年,我独自出席了联合国工业发展中心在维也纳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我的论文被作为重点讨论内容,由组委会安排我第一个发言。一个人代表祖国,责任重大。为此,事先我背熟了全篇发言的英语稿,并按启、承、转、合的艺术规律,将发言的节奏与重音进行了安排。那天,当我面对众多国家的代表成功地发完言时,热烈的掌声随即响起。走下讲坛后,埃塞俄比亚的代表热情地与我拥抱。回了自己的座位后,邻近的各国代表纷纷伸过手来向我祝贺。国际化纤学会主席――德国的阿尔伯特教授在评述了我的论文后,突然用手指敲着我的论文说道:请问这篇论文的作者曲先生,你是哪个学院毕业的?我当下站了起来,当着众多国家的代表,一字一板地回答到:我毕业于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那一刹那,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感谢热心培育我的母校!荣誉归功于母校!

上个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最推崇的一句名言为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所说的:什么是教育?当你走出校门之后,将所学的知识全忘了,剩下的便是教育了。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化纤学院为我及伙伴们搭起的成长平台,我对劳厄所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点击显示
上一篇:校友王璐:美丽传奇下一篇:校友聚首 抚今追昔话未来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