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京“魔法学校” 只...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聚焦南京“魔法学校” 只...

聚焦南京“魔法学校” 只教“生活魔法” 图

日期:2015-12-12  来源:学校网

在南京,有这样一所学校,一位老师负责总共5位不同年龄学生的全部教学,不收学费,上课安排及课程设置与传统教育基本没关系这所于今年5月悄悄开张的学校,有个颇为玄幻的名字魔法学校。它是如何运作的,与传统学校有何不同?昨日,带着疑问,扬子晚报记者去现场一探究竟。

魔法学校的特殊之处

教室设在普通的居民楼里 总共就5个学生一个老师

昨天上午9点钟,记者找到了位于奥体中心附近的某小区,魔法学校就安置在一栋普通楼房的顶楼。按响门铃后,开门的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对屋内喊了声小明叔叔37岁的田志明,东南大学的理工科硕士,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南京大学教师、创作过剧场作品。他是这所魔法学校的创办者之一,也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专职教师,在这里的5个孩子不喊他老师,亲切地喊他小明叔叔。

这是一个复式楼房,没有装修,上下两层六七个房间,面积大约有180平方米。二楼的房间用来休息,田志明现在就住在这儿。一楼有五个房间,除了洗手间和厨房,其余一间用来住宿,另外两间和较为空旷的客厅用于教学。

客厅摆放着一个移动黑板,几把椅子,墙两边还竖着两张木床,三个男孩子正在玩球、射飞镖。移动黑板上记录着孩子们的分工任务,谁种菜、谁洗菜、谁收拾房间,谁倒垃圾等等。另外两个房间里的孩子正在复习功课、写作业。田志明指着一面墙壁,说孩子们正和他商量着,将墙壁做成攀岩,练就嗖嗖爬上去的本领。

田志明告诉记者,学校算是今年5月正式开张,送孩子来这里上学的家长多是不满足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刻板和单调,但又不满足于孩子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才联合起来发展出一种新型的家庭互助教育联盟。

5个孩子6岁到13岁年龄不等 学校运作资金由家长共同分担

记者了解到,魔法学校刚成立时只有2位学生,慢慢有人加入,到了7月,人数增加到了5位。他们分别是6岁的男孩Tommy和闹闹,13岁的女孩清如和悠悠,还有上个月底刚加入的8岁的女孩天天她母亲带她从浙江慕名而来。这5个孩子相当于脱离了传统学校教育,而改在这里接受教育:每周上5天课,上午9点到11点,下午从2点到5点,中午休息1个小时。周末两天休息。我们这儿没有放暑假的概念,但也会有特别的暑假活动计划。

魔法学校要运作下去,资金何来,孩子们要交学费吗?不需要。田志明说,魔法学校刚成立的时候,参与进来的每位妈妈交了启动资金1万元,共同分担每月3500元的房租以及水电费、餐费等日常生活开销。此外,还有另一群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关心着学校发展的妈妈们,为学校带来了窗帘、椅子、茶具、电饭锅、面包机、酸奶机和一些纸笔等用具。

课程设置不按语数外划分 孩子们还学编剧本、种菜、做糕点

那么如何给不同年龄层次的5个孩子上课?他们使用什么样的教材?田志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会有粗线条的科目划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但没有详细地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物理等课程,但都包含在孩子的学习内容中。实践教学和真实项目训练是综合性的,比如,上阅读课,阅读材料是根据他们的年龄选择,最近阅读的是《艺术的故事》,读完之后大家提问题、讨论;也有历史工作坊,通过孩子自己制作历史年表的方式建立历史框架和坐标;还有计算机与网络课,动手拆解计算机,最近正打算让孩子自己办一个网络期刊,探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各种可能性,我们的课程不特限定于某个科目。

通常一些文化课的自学与辅导都安排在上午,田志明会分成两组,一组自学的时候,他就辅导另外一组。比如,现在他选用了一套美国加州的小学教材,完全英语教学,针对5个孩子不同的选择教学,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各科知识,还提高了英语水平。

下午就是他组织的各类活动,有剧场工作坊,让孩子学习剧本编写、表演;纪录片讨论,放映关于环保、健康、伦理、多元文化等方面的纪录片讨论;生物观察与实验,孩子们自己在阳台种菜;以及糕点制作、画T恤衫等手工活动。当然也有户外活动,包括身体活动和各种游戏。

田志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正好南京举办凡高画展,参观前我会先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绘画的知识,认识凡高,然后看画展,回来后大家分享感受、讨论,还可以模仿凡高画画,这类知识的学习都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根据变化来,让孩子们产生兴趣,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学习美术教材。

田志明说,在家上学与在学校的不同之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痛苦的、紧张的。

创办人眼中的魔法学校

家庭互助教育,没有统一标准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生活热情

田志明将这种教育模式称之为家庭互助教育,这种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摆脱传统教育体制的刻板和单调,让孩子在家上学,并创造出一个社会性的教育环境。传统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当前的学校教育是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流水线生产,教育出的孩子类似产品一样,缺乏个性化教育。在这种体制下学生被迫把精力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内,做大量重复而毫无意义的脑力劳动,目的只是为了考试。久而久之孩子的创造力连同生活的热情都被扼杀了。

田志明发现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很多,不少人认为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教给他们知识同等重要;并相信孩子只要快乐地学习,并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在家上学也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于是乎,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一拍即合,便有了这所魔法学校。记者注意到,正是因为心疼女儿每天要做6个小时作业,清如的妈妈将女儿送到了这里;而从浙江远道加入的天天的妈妈,也是由于不认同传统学校教育,她打算在天天13岁之前不进传统学校就学,努力发掘天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她提供一个开放的教育氛围。

采访中,几位家长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强调,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培养成爱提问、会探索、明事理、爱生活、有梦想的世界公民。

家长眼中的魔法学校

动心者多,多数仍是观望状态 5个孩子的家长打算也不一样

采访中,田志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现在他们有两个比较活跃的QQ聊天群,大约有400多位家长。记者发现,在群里,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示担忧。而对家庭互助教育模式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显然有不少家长动过心,一位妈妈就在QQ群里多次表露,儿子太个性,太爱提问题,太没有纪律性,如果将来真的不适应学校教育,我们就在家教育。田老师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原来教育可以是这样的,即使不能脱离体制,我也可以淡然的看待儿子的教育。不过,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家长事实上仍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贸然尝试。

其实,魔法学校里的5个孩子,情况也各不相同,有家长也做着两手准备。比如,年龄大一点的清如和悠悠,她们虽然放弃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学籍仍挂靠在学校。悠悠的妈妈决定让她在家上学,不参加高考,不加入学校的那套评判体系。但清如已到了上初中的阶段,清如的妈妈打算让孩子重返学校,她担心这里不能满足一个初中生的需要,清如妈也透露,清如对在家上学并非特别喜欢,在学校她还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和同学。

带着8岁的女儿从浙江赶来的天天妈,虽然决定让天天在13岁以前不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对于更远一步的未来也没有做好打算,没有想到那么远,一切顺其自然,走一步看一步吧。

对话田志明

1,记者:家庭互助教育这种模式最初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田志明:这还得从我的女儿布布说起。我和妻子都是大学老师,2009年女儿出生后,我们两人轮流看孩子,2011年时我便辞掉工作专职带孩子。也是想给她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但是封闭的个体教育是不行的,于是我在网上想给布布找个伴儿,想邀请其他孩子来家里玩,渐渐有了这个想法。

2,记者:魔法学校运营了两个月,现在的状态跟你最初设想一样吗?

田志明:比我预料的人要少,开始家长们呼声很高,但观望者多,付诸行动的少之又少。事实上,在创办之初只有两个学生,我觉得自己简直像是一个贵族家庭教师,而我设想的是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普通家庭也能够负担的,花费少,受益多,多招学生也能带来分摊成本的实际好处。

3,记者:你在这里能教多久,学生教到几岁?

田志明:我没有理由停下来,我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只要有孩子在这里,我就能一直教下去。而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啊,我们会和家长协商教学的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4,记者:有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你能看到它的未来吗?

田志明:我们的教学计划是以半年为单位,因为变数很多,不断有孩子加入进来,也一直在调整中。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长远的规划,只是对未来三到五年内,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有十个左右的学生,学校能有一个固定场所,有2到3个专职老师,家长更多地参与进来。

5,记者: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状况,某个家长退出了,孩子重新返回传统学校,学习跟不上,家长后悔做出这种选择?

田志明:可能会有。这也是为什么家庭互助教育强调让家长们一起参与进来的原因,我们在实践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活动安排,都是所有家长达成一致后再实施。我只能说这种教育模式是好的,是大家共同探讨的结果,但并不能保证家长以后会不会后悔。

点击显示
上一篇: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下一篇:杨振宁:成长在史无前例大时代 青少年莫负好年华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