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费限涨令到期,被指...
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高校学费限涨令到期,被指...

高校学费限涨令到期,被指开始“报复性上涨”

日期:2014-08-11  来源:学校网

我们一直都很发愁交学费,每年的开学不知道要让多少家长和学生发愁,特别是学费上涨时,不知道难道多少人啊,学生家长都已经切身体会到,现在送一个大学生都感觉到了沉重的负担了,还要涨价?真的想让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吗?而有新闻报道高校学费限涨令到期,被指开始“报复性上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期,全国多地公布了高校学费上涨标准,部分高校专业涨幅高达50%。实际上,在教育部(微博)2007年出台的关于高教学费的5年“限涨令”到期之后,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省份便纷纷上调高校学费,被公众称为“报复性上涨”。

 

该不该涨:成本上升不是理由,高学费能否买来“高质量”?

 

今年6月,宁夏公布普通高校的学费涨价新标准。文史类学生每人每学年由2600元调整到4000元,理工农类由2800元调整到4400元,医学类由3000元调整到5300元,艺术类由6500元调整到8000元。其中,文史类、理工农类、医学类的学费涨幅均超过50%。今年以来,浙江等地相继公布秋季普通高校学费新的执行标准,较之前均有所上涨。

 

学费该不该涨?宁夏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赵文泓解释说,此次高校学费上调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学生培养成本大幅上升。虽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持续增加,但仍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经费不足已制约学校发展。

 

多位高校负责人称,从2000年至2012年,全国高校的学费基本维持不变,但十几年间,社会物价水平和学校办学成本大幅上涨,各高校普遍感到较大的经费压力,特别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省属高校压力更大。

 

有高校人士透露,高校涨学费一定程度上是迫于债务压力。例如,截至2012年末,宁夏4所高校债务余额近5亿元。广东在2007年一次性清偿近150亿元高校债务后,校均贷款余额仍然达1亿元。

 

学生对官方和学校的种种“苦衷”不买账。中青报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高校上调学费,7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除了认为目前的学费已经较高,高学费的投入没有换得同等的教育和教学质量,高投入换来的只是低回报等原因外,还对高校的财务公开情况不认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小于说:“因为多收取的费用并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直接效益,也并不能对提升教育质量产生明显作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向背负巨大压力的在校学生增收学费明显是不公平的行为。”

 

怎么涨:听证会像“告知会”,能否先交出成本账单?

 

涨学费,谁说了算?陕西省物价局行政事业收费处副调研员魏海燕向记者介绍,对于高等院校学费收费标准,物价部门有严格限定,如果需要上涨,首先应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物价部门听证、公示等程序,经省级政府批准方可实行。

 

西北大学(微博)法学院副院长曾加表示,对于高校收费标准,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严格规定,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院校,只能在限定收费标准区间内收取学费,自身并没有自由定价、随意涨价的空间。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调学费的宁夏和浙江等地均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举行了听证会。但这依然避免不了给公众“说涨就涨”的印象,听证会更多的像是告知会。

 

受访大学生认为,涉及学费上涨起码要先在校园里征求意见,包括不同学生及其家庭的承受度,而且涨价应“法不溯往”,仅限于入学新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中国的大学几乎清一色是公立大学,享受财政拨款,其学费收取也就很难做到按市场定价,无论好坏和教育投入的回报率高低,学费标准大抵相当。这也是不合理的地方。

 

专家认为,可以根据“优质优价”的规律,对毕业后往往能够获得较高个人收益的专业和课程收取更高一点的学费。

 

筹集经费:向学生家长“伸手”不如自身“开源节流”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国的高校缺乏“生存能力”,缺钱不是“向父母(财政)伸手,就是向子女(学生)伸手”。

 

多位高校人士也表示,根本上将是要建立合理的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从根本上讲,高校应当深耕“产、学、研”一体化路径,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的方式,为高校经费“造血”。

 

曾加表示,目前高校向社会筹集经费主要还是通过开办诸如MBA等等方式来增加收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收支不平衡的情况。

 

曾在香港高校任教的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岳经纶认为,高校可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校友资源,通过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校友工作以及更公开的财务管理,吸引广大校友“细水长流”的捐赠,而不是现在国内高校单纯的“傍大款”。

 

针对一边“乱花钱”、债台高筑;一边“涨学费”的情况,熊丙奇建议,高校在经费使用上应有论证和监督体系,要加强责任主体的管理,领导者要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大拆大建行为。对于目前高校面临的高负债问题,应健全和强化财务约束机制,随时掌握和了解自身的财务风险指数努力将债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您是否支持高校涨学费呢?可以把您的想法放在下面的评论框里面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看大家的评论:

亲身经历,大学时在学习的财务科实习,学校的科研老师拿去报销的是猪肉发票,超市买日用品的发票,三两年后项目失败,不了了之。。。所谓的经费,高校不是没有钱,是乱花钱太严重了,在账目不清的情况下,怎么让家长们拿得出手呢?

他们报复谁?老百姓用血汗钱(苛捐我们一直都很发愁交学费,每年的开学不知道要让多少家长和学生发愁,特别是学费上涨时,不知道难道多少人啊,学生家长都已经切身体会到,现在送一个大学生都感觉到了沉重的负担了,还要涨价?真的想让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吗?而有新闻报道高校学费限涨令到期,被指开始“报复性上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期,全国多地公布了高校学费上涨标准,部分高校专业涨幅高达50%。实际上,在教育部(微博)2007年出台的关于高教学费的5年“限涨令”到期之后,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省份便纷纷上调高校学费,被公众称为“报复性上涨”。

 

该不该涨:成本上升不是理由,高学费能否买来“高质量”?

 

今年6月,宁夏公布普通高校的学费涨价新标准。文史类学生每人每学年由2600元调整到4000元,理工农类由2800元调整到4400元,医学类由3000元调整到5300元,艺术类由6500元调整到8000元。其中,文史类、理工农类、医学类的学费涨幅均超过50%。今年以来,浙江等地相继公布秋季普通高校学费新的执行标准,较之前均有所上涨。

 

学费该不该涨?宁夏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赵文泓解释说,此次高校学费上调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学生培养成本大幅上升。虽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持续增加,但仍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经费不足已制约学校发展。

 

多位高校负责人称,从2000年至2012年,全国高校的学费基本维持不变,但十几年间,社会物价水平和学校办学成本大幅上涨,各高校普遍感到较大的经费压力,特别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省属高校压力更大。

 

有高校人士透露,高校涨学费一定程度上是迫于债务压力。例如,截至2012年末,宁夏4所高校债务余额近5亿元。广东在2007年一次性清偿近150亿元高校债务后,校均贷款余额仍然达1亿元。

 

学生对官方和学校的种种“苦衷”不买账。中青报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高校上调学费,7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除了认为目前的学费已经较高,高学费的投入没有换得同等的教育和教学质量,高投入换来的只是低回报等原因外,还对高校的财务公开情况不认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小于说:“因为多收取的费用并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直接效益,也并不能对提升教育质量产生明显作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向背负巨大压力的在校学生增收学费明显是不公平的行为。”

 

怎么涨:听证会像“告知会”,能否先交出成本账单?

 

涨学费,谁说了算?陕西省物价局行政事业收费处副调研员魏海燕向记者介绍,对于高等院校学费收费标准,物价部门有严格限定,如果需要上涨,首先应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物价部门听证、公示等程序,经省级政府批准方可实行。

 

西北大学(微博)法学院副院长曾加表示,对于高校收费标准,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严格规定,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院校,只能在限定收费标准区间内收取学费,自身并没有自由定价、随意涨价的空间。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调学费的宁夏和浙江等地均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举行了听证会。但这依然避免不了给公众“说涨就涨”的印象,听证会更多的像是告知会。

 

受访大学生认为,涉及学费上涨起码要先在校园里征求意见,包括不同学生及其家庭的承受度,而且涨价应“法不溯往”,仅限于入学新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中国的大学几乎清一色是公立大学,享受财政拨款,其学费收取也就很难做到按市场定价,无论好坏和教育投入的回报率高低,学费标准大抵相当。这也是不合理的地方。

 

专家认为,可以根据“优质优价”的规律,对毕业后往往能够获得较高个人收益的专业和课程收取更高一点的学费。

 

筹集经费:向学生家长“伸手”不如自身“开源节流”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国的高校缺乏“生存能力”,缺钱不是“向父母(财政)伸手,就是向子女(学生)伸手”。

 

多位高校人士也表示,根本上将是要建立合理的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从根本上讲,高校应当深耕“产、学、研”一体化路径,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的方式,为高校经费“造血”。

 

曾加表示,目前高校向社会筹集经费主要还是通过开办诸如MBA等等方式来增加收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收支不平衡的情况。

 

曾在香港高校任教的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岳经纶认为,高校可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校友资源,通过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校友工作以及更公开的财务管理,吸引广大校友“细水长流”的捐赠,而不是现在国内高校单纯的“傍大款”。

 

针对一边“乱花钱”、债台高筑;一边“涨学费”的情况,熊丙奇建议,高校在经费使用上应有论证和监督体系,要加强责任主体的管理,领导者要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大拆大建行为。对于目前高校面临的高负债问题,应健全和强化财务约束机制,随时掌握和了解自身的财务风险指数努力将债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您是否支持高校涨学费呢?可以把您的想法放在下面的评论框里面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看大家的评论:

亲身经历,大学时在学习的财务科实习,学校的科研老师拿去报销的是猪肉发票,超市买日用品的发票,三两年后项目失败,不了了之。。。所谓的经费,高校不是没有钱,是乱花钱太严重了,在账目不清的情况下,怎么让家长们拿得出手呢?

他们报复谁?老百姓用血汗钱(苛捐杂税)建起了这些高校,他们要用高价来阻止学生上学,是在报复老百姓吗?中国的教育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在国外免费读大学的五六十年代,中国还在推行比较廉价的大学教育,七八十年代也如此,现在却如此推高大学生上学费用,这与经济发展严重矛盾,同时,唯利是图的教育体系只能造就唯利是图的全民未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向背负巨大压力的在校学生增收学费明显是不公平的行为杂税)建起了这些高校,他们要用高价来阻止学生上学,是在报复老百姓吗?中国的教育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在国外免费读大学的五六十年代,中国还在推行比较廉价的大学教育,七八十年代也如此,现在却如此推高大学生上学费用,这与经济发展严重矛盾,同时,唯利是图的教育体系只能造就唯利是图的全民未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向背负巨大压力的在校学生增收学费明显是不公平的行为

点击显示
上一篇:大学生交5800学费学费中80万大奖下一篇:“玻璃男孩”考上北大 骨折卧床不离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